0  420521  420529  420535  420539  420545  420547  420551  420557  420559  420565  420571  420575  420577  420581  420587  420589  420595  420599  420601  420605  420607  420611  420613  420615  420616  420617  420619  420620  420621  420623  420625  420629  420631  420635  420637  420641  420647  420649  420655  420659  420661  420665  420671  420677  420679  420685  420689  420691  420697  420701  420707  420715  447090 

1.设不等式的解集为M,函数的定义域为N,则

(A)[0,1)  (B)(0,1)  (C)[0,1]  (D)(-1,0]

试题详情

3、层次:全诗每八句为一层,共四层(可用双竖线标出);

四、赏析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合作探究,每组一层:本层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内容: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手法、情感: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因为功业未就)。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点评: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内容: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手法、情感:运用典故,“青青子衿”的出处《郑风•子衿》,后面的诗句还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传达出少女对情人绵长的思恋,爱怨与期盼交织的心情。这里,运用典故,把对贤士的思念与倾慕写得感人至深。

点评: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内容: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手法、情感: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点评:前四句诗仍是写“忧”,照应第一层。后四句呼应第二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内容: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手法、情感: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应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点评: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五、总结

 

层次
层   意
艺 术 手 法
思 想 感 情
主   旨

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设问、比喻、借代
忧--功业未就
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用典、借代、比兴
思 --求贤若渴 

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比喻、想象
迎--仰慕贤才

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比喻、用典
盼 --天下归心

六、背诵全诗

试题详情

2、自读,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参考译文:

面对美酒理应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宴会歌声激昂慷慨,忧愁忧思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畅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求贤之心如天上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们呢?

我忧愁由此产生,纵使今夜的情景也不能释怀。

你们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屈尊前来探望我。

我们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让人不禁怀想旧时情义。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是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都归向我。

试题详情

1、听读(多媒体);

试题详情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一天,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他感此景持槊歌此《短歌行》。

三、诵读感知,理解大意。

试题详情

3、建安风骨:曹操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

试题详情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魏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试题详情

1、“短歌”“行”: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试题详情

2、语言: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古代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

二、题解与作者

试题详情

1、情境: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