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1170  421178  421184  421188  421194  421196  421200  421206  421208  421214  421220  421224  421226  421230  421236  421238  421244  421248  421250  421254  421256  421260  421262  421264  421265  421266  421268  421269  421270  421272  421274  421278  421280  421284  421286  421290  421296  421298  421304  421308  421310  421314  421320  421326  421328  421334  421338  421340  421346  421350  421356  421364  447090 

4.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 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选修3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应该说是生物科学研究手段的进步,象同位素原子示踪法一样,可以更直观地揭示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答案:C

试题详情

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   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必修3第四章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一个新的种群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这时幼年个体多,种群处于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

答案:C

试题详情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解析:本题考察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人体内的各组织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衰老死去同时也产生新的细胞。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突变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色素积累形成的,不是细胞凋亡。

答案:B

试题详情

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是必修1第五章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依靠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把水分解成氧气和[H]同时产生ATP的过程。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的产物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固定CO2产生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D

试题详情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

试题详情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试题详情

34. (10分)

(1)人类遗传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和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的发病除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           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         分离比例。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                 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          之分,还有位于            上之分。

(3)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    

   少和        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            ,并进行合并分析。

答案(1)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孟德尔

(2)亲子关系  世代传  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世代数   后代个体数  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解析]⑴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环境因素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的出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例。

⑵从一般的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系谱图通常包括性别、性状表现、亲子关系、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等信息。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还有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之分。

⑶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并且这些系谱图中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少和个体数少,所以为了要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要得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这们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

试题详情

33. (10分)

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   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②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区。

答案(1)①固体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浅色范围大

(2)编码  非编码

[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试题详情

32. (14分)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a)                     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b)                     实验步骤:

①                  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c)                     结果预测:                     

d)                     结论:                       

e)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答案(1)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
-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解析,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试验结果

(1)    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2)    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3)    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⑴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
-

⑵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⑶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⑷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⑸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试题详情

31.(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B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C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到影响。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⑴依题意,在CO2浓度为300μL·L-1时,A植物CO2净固定量较B植物多,因此,此时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B植物高。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植物对CO2浓度的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弱,产生的光合产物少,所以随着玻璃罩内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的生长首先受影响。

⑶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此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