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江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全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3、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②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真理、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有条件性)
联系:①它们都来源于实践 ,主观性的东西 ,统一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②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③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2、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又统一于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完成了认识的任务,则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达到了认识的目的,则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1、“认识的来源”与“获取认识的途径”
获取认识虽然有两个途径,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四)认识过程 P48-49
1、认识的反复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反复性的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
(1)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2)认识的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例7、(2003·全国春季)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三)真理:P46-48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 。
2、真理的特点:真理具有 、 、 。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1) 二者概念不同。认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2)联系:认识和真理、谬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三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例5、(2004·江苏)“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这句名言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例6、(04年广东 不定项)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赛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明人的认识()
A具有不确定性 B.受客观条件制约
C.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6
1、实践是认识的 、 、 、 。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例3、(06年重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例4、(06年江苏不定项)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例5、(2005·北京)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持、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实践及其特点 P42-43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注意: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因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特点。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 (实践的三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 、 。
例1、(06年重庆)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①医生治病 ②法官办案 ③文艺演出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例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22.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2、(06年北京)“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9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