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典 5、白描与渲染 6、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
附:一、表达方式:
1、联想与想象 2、虚实相生的几种表现形式 3、正衬与反衬
13、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例:李商隐的名篇《锦瑟》,运用了蝴蝶、杜鹃、沧海明珠、蓝田暖玉等一系列的图景作为比托,通过诗眼“思华年”可知诗人是回忆生平,抒写其家国和身世之伤,尤其是抱负未展的悲慨。杜牧的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12、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和彩色,后来借用、演化为一种写作风格或写作手段,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炼单纯,不加任何渲梁和烘托。 例: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1、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常用于诗歌的谋篇布局评价)
10、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对比或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7、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6、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