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现--实际是一道列举题。
政治:与朝鲜、日本的使节外来;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朝。
经济:铁制生产工具输往朝鲜;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文化:中国先进科技文化传播到欧亚等地。
(三)渠道:
贸易;使节、留学生;宗教人士;通过战争。
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表现:
政治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
(一)原因:
国家的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路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三)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
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和表现(明清以前)
(二)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策有效。
(一)特点:
(1)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西域、越族、西南夷地区设立机构管理)
(2)加速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匈奴族开发了我国蒙古高原地区;越族开发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
重点阐释
有关民族关系的观点
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间的关系有战有和,但总的趋势看:民族间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是主流。
中国古代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的战争,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但应该分析其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和亲;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包括政治和宗教首领);设立行政机构;战争。
西汉时期的和亲政策
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回亲,不断边烽与烟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云:“塞上香风暗度时,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汉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意义?请你对上面两首诗的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1)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2)历史原因:战国时期,匈奴强大,经常出兵南下掠夺,秦时北伐,修长城,暂时缓和了汉中原政权与匈奴的矛盾;
(3)现实原因:汉初,国力困乏,对匈奴战争处于劣势。
积极意义:加强了汉匈两族的友谊和交流;出塞和亲,使边塞烽火熄灭,解除了广大人民的征战之苦。
(4)评述:两诗颂扬了王昭君在加强汉匈两族友谊、团结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
但两诗的作者把汉族和匈奴由战争转向友好相处的决定性因素看成“昭君出塞”则是错误的。
汉匈两族由战争转向友好相处的根本原因是两族人民皆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安定,和平相处符合两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特点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可以先列举史实由学生提炼观点。
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外交状况
掌握民族关系的一般观点,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