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2372  422380  422386  422390  422396  422398  422402  422408  422410  422416  422422  422426  422428  422432  422438  422440  422446  422450  422452  422456  422458  422462  422464  422466  422467  422468  422470  422471  422472  422474  422476  422480  422482  422486  422488  422492  422498  422500  422506  422510  422512  422516  422522  422528  422530  422536  422540  422542  422548  422552  422558  422566  447090 

(三)《大堰河--我的保姆》

自读目标:

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的当代意义。

2.掌握诗歌中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

自读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诗人情感的变化

自读难点:“大堰河”这一形象的内涵

自读课时:一课时

C.教学模式设计

(主要指课堂的思路结构、教学方法等,包括导入的情境创设、开讲的切入点、结课的方式等)

1.课前活动:两分钟演讲。

2.复习导入:复习初中时学过的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进而导入新课。

3.文本探讨: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意象

4.感悟反思:通过适当了解写作背景,更深一层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革命情怀。

5.成果巩固(课堂练笔):任意选取词中的一两句话,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试题详情

A.课型设计:

1、精读(教读、讲读)课型:《沁园春·长沙》

2、导读课型:《雨巷》《再别康桥》

3、自读课型:《大堰河--我的保姆》

B.教学内容设计:

试题详情

3.尝试写作新诗

在这几个目标中分析意象和感受真情应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分析意象是教学的难点。

试题详情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抒发的真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试题详情

本单元选编的诗歌多是广为传颂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教学时用“情”这跟红线来贯穿,学生必有思想和情感的收获。依据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和教材编写者的教学建议,确定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