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2479  422487  422493  422497  422503  422505  422509  422515  422517  422523  422529  422533  422535  422539  422545  422547  422553  422557  422559  422563  422565  422569  422571  422573  422574  422575  422577  422578  422579  422581  422583  422587  422589  422593  422595  422599  422605  422607  422613  422617  422619  422623  422629  422635  422637  422643  422647  422649  422655  422659  422665  422673  447090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题详情

2.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试题详情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试题详情

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

   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提问:1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

提问:若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又问:是否可以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是多少来?

总结:以上计算分子的数量、分子的直径,都需要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因此可以说,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这些微观量联系起来。

课堂练习:

(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B)

A.102cm2        B.104cm2      C.106cm2    D. 108cm2

(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3.8×1023, 3×10-10m)

课堂小结

(1)物体是由体积很小的分子组成的。这一结论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单分子油膜实验等实验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依据。分子直径大约有10-10m的数量级。

(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的意义和常数数值应该记住。

(3)学会计算微观世界的物理量(如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直径等)的一般方法。由于微观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人们可以测定宏观物理量,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桥梁,间接计算出微观量来。如分子质量m,可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得到m=M/NA。通过物质摩尔质量 M、密度 ρ、阿伏伽德罗常数NA,计算出分子直径:

试题详情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提问: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数值是多少?明确1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A表示此常数, N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精确的数值。)

提问: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例如,1mol水的质量是0.018kg,体积是1.8×10-5m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它的体积是(4×10-10)m3=3×10-29m3。如果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如何算出1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试题详情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3)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

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2.3×10-10m。

(4)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试题详情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试题详情

4、布置作业:略

试题详情

3、实验探究

(1)先介绍桌子上的实验器材,指出今天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

(2)让学生思考如何给小车一个恒定的拉力?

(3)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步骤;

(4)学生利用DIS实验系统动手实验,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由电脑绘出相关物理量的图线:aF的关系,am的关系)。

分析图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

① 曲为直:将am 图转换成 图讨论。

② 象不过坐标原点,分析截距的意义,说明是何原因引起的?

③ 实验时没有考虑小车质量与小桶质量间的关系,得到的图像会在上部发生弯曲,教师可先定性地引导学生分析,等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出来后再讨论。

(5)  实验结论

① 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写作:

  

② 在作用力F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成反比,写作:

  

由此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改写为等式:Fk ma。其中k为比例常数,由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选取有关。

说明k=1的意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为1N时,k=1。

所以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ma

(6)公式的物理意义

教师可从公式的矢量性、瞬时性、F是合外力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①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和力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有力作用就有加速度产生,恒定的力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力发生变化,加速度随即发生相应的变化,力停止作用,加速度立即等于零,而且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加速度和产生它的力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②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仅决定于外力,还同时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在这里,质量的大小对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程度起了一种制约作用。

巩固练习

题1  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较重的物体时却可能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解答:没有矛盾,由公式Fma可知,F为合外力,这个力无论多小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现在用力提这个较重的物体没有提动它,说明物体仍静止,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为零。

题2  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由,可知运动物体的质量与外力成正比,与加速度成反比。

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必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C、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当改变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就会发生变化。

D、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突然取消后,物体的加速度立即变为零。

题3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力F1 = 6N,F2 = 4N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突然撤去力F1,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D  )

A、一定是1m/s2。      B、一定是2 m/s 2

C、一定是3 m/s 2。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2、导入新课

老师利用上述滑板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会有学生知道叫控制变量法,若不知道,教师只好启发、举例说明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先让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二个物理量间的关系,若这样说了,教师可直接说明:物理上把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物理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再启发学生:如何测定物体的加速度?

学生会说出学过的方法,如:

(1)用新教材的同学会说用DIS实验器材中的运动传感器;

(2)用老教材的同学会说用打点计时器。 

(3)利用s,比较位移。(还可能有其它方法,只要行即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