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动过程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准备: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②原因:a、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b、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③过程:a、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b、同英国政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c、家庭纺织运动(评价:积极--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消极--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d、高潮:全国性的抗英运动(学生退学、商人罢市、焚烧洋布、抵制英国商品的斗争遍及全国)。
④目标:实现印度民族自治;
⑤手段:“非暴力不合作”;
⑥结果:a、1922年,出现暴力冲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运动;(原因: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b、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①背景: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1929年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过程: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④影响:进一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但没有实现印度独立。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
①背景: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②过程: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③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一)运动背景
1、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2、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无权地位;
3、英国在印度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并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政策;
4、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5、甘地凭借极高政治威望,成为国大党领袖,并贯彻“非暴力”思想于实践。
(六)内政评价:拿破仑以军事起家,又以军事来巩固他的统治,这是革命曲折的反映。它虽然违背了人民要求的大革命时代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但暂时符合社会上层,尤其是大资产阶级要求稳定和保护既得利益的愿望,捍卫和巩固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思考]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1、反法同盟的联合进攻
2、对外侵略战争引起欧洲许多国家的反抗
3、长期战争使法国国内经济困难
4、拿破仑骄傲自满、迷信武力的个性
5、欧洲封建势力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根本原因)
甘地
(五)“百日政权”
1815年,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3月20日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次登上皇位。在与第七次反法同盟的滑铁卢战役中失败。6月22日,拿破仑结束“百日”政权,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拿破仑在胃痛中结束一生。
(四)帝国覆亡:1814年,反法同盟军开进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
(三)改造法国
1、目的:通过改革,稳定政权,强大国家
2、政策: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军事体制;
取消人民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
②经济方面: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
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④用人方面:用人唯贤,奖励有功之人
⑤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做法:政府向资本家征税,用以征集农民当兵
作用:贫苦农民获得收入,小农阶层成为拿破仑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
⑥法律方面: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发典》
内容: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否定封建特权,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
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法律条文形式被确定下来;
打击封建势力,保护资本主义势力;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广泛传播;
⑦对外方面:大陆封锁
原因:为了孤立和击败英国,争夺欧洲霸权;
拿破仑军事上的胜利,使自我意识极度膨胀,作出狂妄的决策
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
影响:既打败英国,也葬送法国(埋下失败的隐患)
(二)建立帝国(1804年)
1、过程: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
(一)上台执政--“雾月政变”(1799年)
1、原因:督政府统治软弱无能,资产阶级需要强权;拿破仑军事威望高
2、过程:拿破仑潜回巴黎,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为终身执政
(“雾月政变”是一次典型的利用武力威胁来控制政权,然后以合法的形式确认结果的军事政变。这一政变模式,以后在世界上不断被沿用。)
(三)综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
1、进步性(早期战争):它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击了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同时将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广到大军所到之处,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势力;
2、侵略性(后期战争):奴役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和人民;
3、争霸性:为了拿破仑个人以及他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利益而与欧洲强国进行战争,又具有争霸性质;
(二)后期作战(1810-1815)
1、1812年,60万大军进攻俄国;
原因: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结果:被迫撤退。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败因: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影响:战争失败,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2、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即与第六次反法同盟会战);
性质:欧洲民族之战
结果:法军惨败
影响:欧洲各附庸国及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3、1815年,滑铁卢战役(即与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战
原因: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结果: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