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2959  422967  422973  422977  422983  422985  422989  422995  422997  423003  423009  423013  423015  423019  423025  423027  423033  423037  423039  423043  423045  423049  423051  423053  423054  423055  423057  423058  423059  423061  423063  423067  423069  423073  423075  423079  423085  423087  423093  423097  423099  423103  423109  423115  423117  423123  423127  423129  423135  423139  423145  423153  447090 

327.  将A g纯碱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发现消耗的酸小于A/53 mol而生成CO2又多于A/106 mol,则纯碱中混有的杂质可能是      (   )     

A.K2C03   B.NaHC03     C.NaCl      D.NaOH

试题详情

326.  钠着火时,选用的灭火方法是     (   )            

A.水泼灭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砂土盖灭

试题详情

325. 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较低③钾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某学生将一小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这种操作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   (   )       

A.①④   B.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24. 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CsOH是一种强碱

B.铯与水或酸反应剧烈,都生成H2

C.碳酸铯经加热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D.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04

试题详情

323. Na3N是离子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氨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Na3N与盐酸反应可产生两种盐

B.在Na3N与水反应中,Na3N作还原剂

C.Na3N中Na+半径比N3-半径小

D.Na+与N3-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原子结构相同

试题详情

322. 关于IA族和II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同一周期中,IA族单质的熔点比IIA族的高

B.浓度都是0.01 mol·L-1时,氢氧化钾溶液的pH比氢氧化钡的小

C.氧化钠的熔点比氧化镁的高

D.加热时,碳酸钠比碳酸镁易分解

试题详情

321.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浓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0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选择的理由是        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表达其理由            

试题详情

2、汤姆孙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C1C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A'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

   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

(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  

又因为: 

   

则:

   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

   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机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两千分之一。汤姆孙后续的实验粗略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确实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差别不大,证明了汤姆孙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生把新发现的这种粒子称之为电子。

电子的电荷量  e=1.60217733×10-19C

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的。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电子的质量  m=9.1093897×10-31kg

课堂例题

例题1: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

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

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例题2:有一电子(电荷量为e)经电压为U0的电场加速后,进入两块间距为d,电压为U的平行金属板间,若电子从两板正中间垂直电场方向射入,且正好能穿过电场,求:

(1)金属板AB的长度

(2)电子穿出电场时的动能

试题详情

1、阴极射线

   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

问题:是什么原因让空气分子变成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从何而来的?

史料: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所以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思考: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能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如果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电磁波,如果出现其他什么样的现象就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高速粒子流,并能否测定这是一种什么粒子。

试题详情

   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粒子。这种认识一直统治了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对实验中的阴极射线深入研究时,发现了电子,使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发现之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