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3612  423620  423626  423630  423636  423638  423642  423648  423650  423656  423662  423666  423668  423672  423678  423680  423686  423690  423692  423696  423698  423702  423704  423706  423707  423708  423710  423711  423712  423714  423716  423720  423722  423726  423728  423732  423738  423740  423746  423750  423752  423756  423762  423768  423770  423776  423780  423782  423788  423792  423798  423806  447090 

1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试题详情

12、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

试题详情

1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试题详情

10、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试题详情

9、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试题详情

8、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④体现了文人画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7、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试题详情

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试题详情

5、“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犹大不可也。”最有可能说此言论的帝王是

A.赢政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元璋

试题详情

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