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3862  423870  423876  423880  423886  423888  423892  423898  423900  423906  423912  423916  423918  423922  423928  423930  423936  423940  423942  423946  423948  423952  423954  423956  423957  423958  423960  423961  423962  423964  423966  423970  423972  423976  423978  423982  423988  423990  423996  424000  424002  424006  424012  424018  424020  424026  424030  424032  424038  424042  424048  424056  447090 

7.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B)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 

(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试题详情

6.如图所示,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B处固定质量为 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过O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与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B.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

 C.B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

 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

试题详情

5.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

A.大于v0   B.等于v0    C.小于v0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试题详情

4.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试题详情

3.在离地面高为h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A.mghmv2mv          B.-mv2mvmgh

C.mgh+mvmv2                   D.mgh+mv2mv

试题详情

2.滑块以速率v1靠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变为v2,且v2v1.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   )

(A)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能增大

(B)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降时机械能也减小

(C)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上方

(D)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下方

试题详情

1.如图4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

A.0.50 m    B.0.25 m  

C.0.10 m     D.0

试题详情

2.老师小结: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棱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祖暅原理,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棱柱的体积公式.应用祖暅原理可以根据已知几何体的体积求未知几何体的体积,这是一种求体积的办法,但要注意是否满足祖暅原理的条件.二是应用棱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问题中要结合直观图,认真分析棱柱的底面积和高从而得到体积.

(2)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体现在:由特殊棱柱--长方体的体积推导一般棱柱的体积,再根据一般棱柱的体积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中的特殊棱柱的体积,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归纳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常常是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从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相等的条件类比猜想到两个空间图形体积相等的条件,然后在实践中理解论证,这种归纳、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常用在发现数学原理和规律的过程中.在祖暅原理的理解中,体会由“截线都相等”推出“面积相等”,由“面积都相等”推出“体积相等”的辩证法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微积分的思想.

(3)若用割补的办法把一般棱柱转化为长方体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同学们课后研究.

教学设计说明

体积的计算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学生对它们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用一个需要利用棱柱体积公式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入,说明研究棱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这个实例是学生熟知的青藏铁路的冻土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棱柱体积公式的推导.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体积是如何度量的.从长度的度量、面积的度量都是必须先找一个度量单位,类比得出体积的度量也是必须先找一个度量单位即单位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然后得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但是一般棱柱体积的公式不容易得到.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把平面上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本质揭示出来,即若用平行于底边的任意直线截两个平面图形得到的截线长度总相等,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相等.然后由学生从平面到空间类比猜想得出祖暅原理的基本内容,并且利用实物道具的“小试验”验证猜想.首先讨论推斜前后的两叠裁切相同的纸的体积是否相等,主要把握整叠纸张的大小、顺序和厚度不变三个共同特点.在祖暅原理内容的理解中,使学生体会从“面积都相等”得到“体积相等”的辩证法的思想.然后,把“小试验”中的裁切相同的纸换成一摞不同的书,让学生继续讨论这摞书经过推斜后是否体积相等,从棱柱到非棱柱,进一步理解祖暅原理的含义.因为祖暅原理的发现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因此设置一些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小试验”,让学生观察试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通过设置试验和启发引导,呈现原理的发现过程.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任意一个平面截两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各种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祖暅原理中的“任意”和“总相等”,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说明祖暅原理实际上是一个定理,但证明它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中学阶段不能证明.它只能判定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不能用它具体求出某几何体的体积.要想完成求体积的任务,还必须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体积作为基础.接下来,学生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和祖暅原理很容易就可以推导出棱柱体积公式.这个过程体现了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数学概念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介绍祖冲之父子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和西方数学家对几何体体积的研究,揭示数学发展过程,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巩固和应用中的例题的选取尽量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试题详情

1.学生小结:

试题详情

3.  例3.一个造桥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单位:米),浇制一个这样的预制件需要多少立方米混凝土?(钢筋体积略去不计,精确到立方米)

解:将预制件看成由一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底面为等腰梯形的直四棱柱.

(平方米),

(立方米).

答:略.

说明:在实际问题中,可能需要将几何体割、补成棱柱,然后计算其体积,本题意在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