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年广东化学·2)广东正在建设海洋强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
C.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
D.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Mg、B等金属
答案:D
解析:B是硼元素,硼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是金属元素。
12.(08年海南化学·28)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减少了环境污染 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答案:B
解析: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是:1、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2、减少了环境污染3、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等
11.(08年海南化学·27)普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磷肥,其主要成分是B
A.Ca5(PO4)3F B.Ca(H2PO4)2·H2O和CaSO4
C.Ca3(PO4)2和CaHPO4 D.CaHPO4和Ca(H2PO4)2
答案:B
解析:普钙的主要成分是: Ca(H2PO4)2·H2O和CaSO4
10.(08年海南化学·2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便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D.提高汽油的质量
答案:A
解析: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9.(08年广东文基·6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D
A.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
B.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
C.试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D.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绿色化学”和环保的概念。“绿色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强调使用过程中没有对水体、大气造成污染。通常指的污染是排出有毒气体,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去,因此D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本题易误选A,可能对材料的接触较少,水性涂料是安全无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涂料。做本题也可以看完4个答案,采用排除法。
8.(08年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答案: D
解析:A. 煤中含有S元素,一般用石灰石与煤共热,CaCO3分解为CaO后与S生成的SO2反应而防止SO2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污染;
B. 煤转化为液态燃料或气态燃料(煤的液化、气化)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聚乙烯塑料废物若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D. 电镀液经中和后,仍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在其中,若直接排放,会对下游的水
质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电镀废液应予以一定处理后循环利用,或加入
还原剂使其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单质等。
7.(2007海南·28)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
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
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Mg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交换膜的使用范围。
解析:使用离子交换膜的有硬水的软化 、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电渗析淡化海水 等等。D运用了沉淀法,以及电解法得到镁,没有用离子交换膜。
6.(2007海南·27)下列有关生铁炼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B.适当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
C.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调整成分并脱去钢水中的氧
D.除去生铁中的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铁炼钢的过程。
解析:生铁炼钢的过程是去碳,降硫磷,调硅锰的过程。
5.(2007海南·2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
B.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
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合成洗涤剂的结构与性质。
解析: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为非极性链状烃基。
4.(07年广东理基·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答案:A
解析: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的要求是反应中原子的利用最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根据题目给出的各个选项中的反应,可以看出只有A选项中聚合反应符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