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4227  424235  424241  424245  424251  424253  424257  424263  424265  424271  424277  424281  424283  424287  424293  424295  424301  424305  424307  424311  424313  424317  424319  424321  424322  424323  424325  424326  424327  424329  424331  424335  424337  424341  424343  424347  424353  424355  424361  424365  424367  424371  424377  424383  424385  424391  424395  424397  424403  424407  424413  424421  447090 

5. 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

出这个算法的流程图.

试题详情

4. 在表示求直线(为常数,且不同时为0)的斜率的算法

的流程图中,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试题详情

3.将“打电话”的过程描述成一个算法,这个算法可表示为              ,由此说明算法具有下列特性                .

试题详情

1.      下面流程图中的错误是(  )

   

图13-1-11

 A.没有赋值    B.循环结构有错

C.S的计算不对   D.判断条件不成立

试题详情

1.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的值,则可以实现变量交换的算法是(  ).

  A.S1     B.S1      C.S1     D.S1 

    S2       S2        S2      S2

            S3       S3 

试题详情

[例1] 已知三个单元存放了变量的值,试给出一个算法,顺次交换 的值(即的值,的值,的值),并画出流程图.

错解: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流程图为

               

                 图13-1-3

错因:未理解赋值的含义,由上面的算法使得均取的值.

举一形象的例子: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这种非数值性问题的算法设计问题,应当首先建立过程模型,根据过程设计步骤完成算法. 我们不可将两个墨水瓶中的墨水直接交换,因为两个墨水瓶都装有墨水,不可能进行直接交换.正确的解法应为:

S1 取一只空的墨水瓶,设其为白色;

    S2  将黑墨水瓶中的蓝墨水装入白瓶中;

    S3  将蓝墨水瓶中的黑墨水装入黑瓶中;

    S4  将白瓶中的蓝墨水装入蓝瓶中;

    S5  交换结束.

正解:第一步     {先将的值赋给变量,这时存放的单元可作它用} 

    第二步     {再将的值赋给,这时存放的单元可作它用} 

第三步     {同样将的值赋给,这时存放的单元可作它用} 

第四步    {最后将的值赋给,三个变量的值就完成了交换}

流程图为

          

           图13-1-4

点评:在计算机中,每个变量都分配了一个存储单元,为了达到交换的目的,需要一个单元存放中间变量.

[例2]已知三个数.试给出寻找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算法,画出该算法的流程图.

  解:流程图为

图13-1-5

点评:条件结构可含有多个判断框,判断框内的内容要简明、准确、清晰.此题也可将第一个判断框中的两个条件分别用两个判断框表示,两两比较也很清晰.若改为求100个数中的最大数或最小数的问题则选择此法较繁琐,可采用假设第一数最大(最小)将第一个数与后面的数依依比较,若后面的数较大(较小),则进行交换,最终第一个数即为最大(最小)值.

点评:求和时根据过程的类同性可用循环结构来实现,而不用顺序结构.

[例3]画出求的值的算法流程图.

解:这是一个求和问题,可采用循环结构实现设计算法,但要注意奇数项为正号,偶数项为负号.

  思路一:采用-1的奇偶次方(利用循环变量)来解决正负符号问题;

     

      图13-1-6                    图13-1-7

  思路二:采用选择结构分奇偶项求和;

 

      图13-1-8

  思路三:可先将化简成,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易利用循环结构求出结果.  

[例4] 设计一算法,求使成立的最小正整数的值.

解: 流程图为    

 

图13-1-9

 点评:这道题仍然是考察求和的循环结构的运用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求和语句的表示方法.若将题改为求使成立的最大正整数的值时,则需注意的是输出的值.

[例5]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解:算法为:

S1  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是质数;若n>2,则执行S2

S2  依次从2-n-1检验是不是的因数,即整除n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不是质数;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是质数.

点评:要验证是否为质数首先必须对质数的本质含义作深入分析:

(1)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

   (2)要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是否为质数,只要根据定义,用比这个整数小的数去除n.如果它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其它整数整除,则这个数便是质数.

         图13-1-10      

 [例6]设计一个求无理数的近似值的算法.

分析:无理数的近似值可看作是方程的正的近似根,因此该算法的实质是设计一个求方程的近似根的算法.其基本方法即运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

解:设所求近似根与精确解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05,算法:

S1  令.因为,所以设

S2  令,判断是否为0,若是,则m为所求;若否,则继续判断大于0还是小于0.

S3  若>0,则;否则,令.

S4  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之间的任意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否,则返回第二步.

点评: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是一个重要的算法案例,将在第三节中详细阐述.

试题详情

3. 算法三种逻辑结构的几点说明:

(1)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在流程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2)一个条件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语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试题详情

2. 画流程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流程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试题详情

1.“算法“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描述性说明,算法具有如下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和次序应当是确定的.

(3)有效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是有效的.

试题详情

3.根据对条件的不同处理,循环结构又分为两种:

直到型(until型)循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之后,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满足则停止.如图13-1-3,先执行A框,再判断给定的条件是否为“假”,若为“假”,则再执行A,如此反复,直到为“真”为止.

当型(while型)循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如图13-1-4,当给定的条件成立(“真”)时,反复执行A框操作,直到条件为“假”时才停止循环.

        

            图13-1-1            图13-1-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