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
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
直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
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
率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
率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
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
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
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和Q4,则
A. Q1=Q2=Q3=Q4 B. Q1=Q2=2Q3=2Q4
C. 2Q1=2Q2=Q3=Q4 D. Q1≠Q2=Q3≠Q4
[解析]:设开始导轨d与OB的距离为x1,导轨c
与Oa的距离为x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移动
c或d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通过导体R的电量为:Q=I=Δt=
由上式可知,通过导体R的电量与导体d或c移动的速度无关,由于B与R为定值,其电量取决于所围成面积的变化.
①若导轨d与OB距离增大一倍,即由x1变2 x1,则所围成的面积增大了ΔS1=x1·x2;
②若导轨c再与Oa距离减小一半,即由x2变为,则所围成的面积又减小了ΔS2=·2x1=x1·x2;
③若导轨c再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3=ΔS2=·2x1=x1·x2;
④最后导轨d又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4=x1·x2;
由于ΔS1=ΔS2=ΔS3=ΔS4,则通过电阻R的电量是相等的,即Q1=Q2=Q3=Q4. 所以选(A)。
小结:本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明确电量与导轨运动速度无关,而取决于磁通量的变化,同时结合图形去分析物理过程,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
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与导轨构成矩形回
路。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
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回路上其余部分的电阻
不计。在导轨平面内两导轨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开始
时,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A
D)
A.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C.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4.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必须按题意画出等效电
路,其余问题为电路分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和2R,其余电阻不
计,电容器的电容量为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金属棒ab、cd 的长度均为l ,当
棒ab以速度v 向左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当棒cd以速
度2v 向右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电容 C的电量为多
大? 哪一个极板带正电?
解:画出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1=Bl V
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2=2Bl V
电容器C充电后断路,Uef = - Bl v /3,
Ucd= E2=2Bl V
U C= Uce=7 BL V /3
Q=C UC=7 CBl V /3
右板带正电。
例2. 如图所示,金属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的值为2R.金
属杆oa一端可绕环的圆心O旋转,另一端a搁在环
上,电阻值为R.另一金属杆ob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B固
定在环上,电阻值也是R.加一个垂直圆环的磁感强度为B的
匀强磁场,并使oa杆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如果所有触点接触
良好,ob不影响oa的转动,求流过oa的电流的范围.
解析:Oa 旋转时产生感生电动势,
大小为:,E=1/2×Bωr2
当Oa到最高点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Imin =E/2.5R= Bωr2 /5R
当Oa与Ob重合时,环的电阻为0,等效电路如图
16乙示:
Imax =E/2R= Bωr2 /4R
∴ Bωr2 /5R<I < Bωr2 /4R
3.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跟用电器连接,可以对用电器供电,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各种问题.
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将有感应电流。从而讨论相关电流、电压、电功等问题。其中包含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电磁感应与能量问题。
解题基本思路: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一个电源,感应电动势等效于电源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阻等效于电源的内阻.
2.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
7、实验原理及迁移
《大纲》要求: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能够理解改编类实验的原理,在需要时能根据给出的仪器设计实验。这是考查的重点。
例14、(06年全国卷Ⅱ)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2)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
(3)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解析:本实验是根据教材《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改编的,它考查考生实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迁移能力。认真读题,比较本题与教材中的不同。
答案:ⅰ.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3,使得P3与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2(或P1)的像和P3。P3、P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
②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
④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与N,如图所示,连接ON;
⑤∠P1OD=θ1,∠CON=θ2。
ⅲ.。
同型题3(07全国卷1 2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c=,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6、实验误差的分析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可分:
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②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3)百分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与真实值之比:%。
例13(06天津)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 __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M、N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点的位置,P点是未发生碰撞时A球落点的位置;2 。
5、实验数据处理
处理实验数据是中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规律。在考试中对用表格法、图象法、平均值法、描迹法等数据处理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和体现。
《大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在中学阶段,实验数据的处理常用计算法和图象法。
例11、(06重庆)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解析:按方法A:……,,求平均值:,所以只用到了: S1、S6.
按方法B计算加速度,为了减少误差,常常用逐差法: ,所以只用到了:S1, S2, S3, S4, S5, S6.因此选择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同型题1
(07天津2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0.986 2.58 5.99
例12(06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右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下图所示的R-1/I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 V,r= Ω。
解析:由题中的电路图,可以表示:当某时刻电阻箱的读数为R时,安培表读数为I。则有: 。当时r=-R=-(-0.9)=0.9Ω;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的电动势,计算图中直线的斜率为2.9,所以电源的电动势为2.9V。
同型题2 (07上海17)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则当q=30°时,s为 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为________m。
答案:(1)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2)(3)0.52 1.5
小结:本实验考查实验条件的分析和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实验电路选择
(1)测量电路--电流表内外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连接方式 |
误差来源 |
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 |
适用范围 |
外接法 |
电压表分流 |
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待测的电流,故:R测<R真 |
测小电阻 |
内接法 |
电流表分压 |
电压表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R测<R真 |
测大电阻 |
②判断方法
a、直接比较法:当待测电阻Rx较小且远小于电压表内阻Rv时,应选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Rx较大且远大于电流表内阻RA时,应选用内接法。
b、临界值法:当待测电阻Rx<时,视Rx为小电阻,应选用外接法;当Rx>时,视Rx为大电阻,应选用内接法;当Rx=时,两种接法均可。
(2)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分压式、限流于接法选取
①电路的对比
调节范围 |
限流式电路 |
分压式电路 |
电压调节范围 |
|
0→U |
电流调节范围 |
|
0→ |
说明:U为电源端电压,R为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Rx为待测电阻阻值。
②判断方法
a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b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c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d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e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功率较小。
例10某同学用图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 V,0.3 V”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量程100 mA,内阻约2 ); A:(量程0.6 A,内阻约0.3 ); 电压表:V1(量程5 V,内阻约5 ); V2(量程15 V,内阻约15 );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 ); 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04 ).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解析: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大小,可选择A2、V1和E2。据分压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应选R1。
3.便于操作原则:选择控制电路时,既要考虑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又要注意便于操作。
例9(06北京)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V ,0.3A”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随电压变化图象。
1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2); A2(量程0.6A,内阻约0.3);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约5k); V2(量程15V,内阻约15k);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 (阻值范围0-2k)
电源:(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2); (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电源 。(填器材的符号)。
答案:A2 V1 R1 E2
2.安全性原则:通过电源,电表,滑动变阻器,用电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