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5532  425540  425546  425550  425556  425558  425562  425568  425570  425576  425582  425586  425588  425592  425598  425600  425606  425610  425612  425616  425618  425622  425624  425626  425627  425628  425630  425631  425632  425634  425636  425640  425642  425646  425648  425652  425658  425660  425666  425670  425672  425676  425682  425688  425690  425696  425700  425702  425708  425712  425718  425726  447090 

2、 武书平:《新课程开辟地理新天地》,《试教通讯》2003年2-3期15页。

试题详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唤起学生深层需要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它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地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又显现出巨大优势,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日益备受重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设立学生自主探究的课题。如“家乡环境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家乡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初步了解到造成水污染的一些人为原因。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工业废水;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江河湖海和土壤中;生活污水;水产养殖户肆意排放污水等等。并针对这些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整治建议。学生在参与调查的活动中,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从而更加自觉地树立环保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同时开展了“家乡水产业发展区位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初探”、“广珠铁路干线、京珠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及粤港澳大桥兴建的区位条件初探”、“白蕉工业园区发展的区位分析”等课外社会调查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在这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重新构建有别于以往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既以存量地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注重了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还注重了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此外,为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而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不迷信书本,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水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未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的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应当表扬大胆回答的学生,充分肯定其创新的思维方法,受到鼓励的学生也许就会从此不断地探索、创新。

   总之,后现代知识观的知识不确定性、建构性、动态性的观点,深刻说明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发现已有的知识,也不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在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竞争,勇于探索自然和社会科学奥秘;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了学生充分、能动、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宗君、王清友:《树立新理念,或用新教材--实施地理新教材的几点尝试》,《试教通讯》2002年和21-23期17-19页。

试题详情

2、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互换,体验成功的乐趣给学生布置长周期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时间约为5-8分钟,凡是涉及到地理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加以评论。竞赛的要求与规则由学生集体讨论,学生自己制订细则,组内协作。要求该“老师”精神饱满,主题鲜明,言简意赅;要提前准备好教具(如录音机、录音带、幻灯片、小黑板、教学挂图、自制教具等等)。当该“老师”讲完后,再由其他同学讲评6-7分钟,包括成绩(优良、及格、不及格)、优点、缺点、意见和建议等。这种探究、研讨式的交流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既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试题详情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把黑板、讲台、学具、时间交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嘴、眼、耳、鼻和思维,由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1、利用黑板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如在“天气及其影响”的教学中,通过“比一比,看谁书写的描述天气变化的地理术语最多?”的活动,把黑板让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和脑。在活动中,10分钟内20多人次争先恐后地在黑板上写出术语50多句术语!倘若仍然由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写,恐怕写不出这么多,而且所写的术语学生也不一定喜欢和接受;50多句术语的展现,让学生和教师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试题详情

   新教材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常采用如下两种形式。

1、让学生在合作竞争活动中学习。在学生学习了“地图”的知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竞争的活动,主题是绘制学校平面图,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最快、最合理。全班十多个小组的各位成员行动积极,分工合作。有的测量学校的长度和宽度,有的观察测量学校的主要房屋,有的观察测量学校的主要花园,有的测量学校的生物园、地理园,有的测量学校的主要道路……。在观察测量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准备好各种绘图工具,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指向标和图幅的大小。在绘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显神通,既分工又合作,将校园平面图绘得相当准确,各具特色,并评比展出了部分优秀作品。

试题详情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地图中贮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从而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1、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主动获取信息。如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轮廓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1)读图抢答 拟出下面几个问题:“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哪些大洲的大陆?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寒带?哪个大陆主要分布在热带?”让学生抢答,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温故而知新。

   (2)猜图游戏 逐个展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大洲,奖励优胜者,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通过游戏,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轮廓图上,同学们在动脑思考、观看、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各大洲的轮廓特点的记忆。

   (3)分组合作拼图比赛 学生自制各大洲轮廓图,展开拼图比赛,看哪个组做到快、准、美。各小组内部的同学密切配合,一齐动手,各司其职;各小组间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创设了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掌握了各大洲的轮廓特点、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