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6479  426487  426493  426497  426503  426505  426509  426515  426517  426523  426529  426533  426535  426539  426545  426547  426553  426557  426559  426563  426565  426569  426571  426573  426574  426575  426577  426578  426579  426581  426583  426587  426589  426593  426595  426599  426605  426607  426613  426617  426619  426623  426629  426635  426637  426643  426647  426649  426655  426659  426665  426673  447090 

12、(10分)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1
0.19
0.29
0.40
0.51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像;(2)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

(3)图像(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____kg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82分)

试题详情

11、(9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各计数点中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测得x1=3.18cm,x2=6.75cm,x3=10.70cm,x4=15.05cm,,则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B=___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代入数据后算出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O    A      B        C          D

    ·    ·      ·        ·          ·     

      x1

         x2

 

           x3

 

                  x4

试题详情

20.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求不等式的解集. 并利用不等式结论比较的大小.

   3)若不等式对任意都成立,求的最大值.(只写出结论不要求写论

证过程).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0-10-7

试题详情

19.已知函数

   1)若函数处有极值,求的单调递减区间;

  2)若的导数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试题详情

18.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一楼区内建造一个长方形公园,公园由长方形的休闲区

 和环公园人行道(阴影部分)组成。已知休闲区的面积为平方米,人行道的宽分别

米和米(如图)(1)若设休闲区的长和宽的比

,求公园所占面积关于的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公园所占面积最小,休闲区的长和宽(长>宽)该如何设计?

试题详情

⒖已知点,函数,过点的切线,

1)    求切线的方程;

2)    把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

与曲线围成图形的面积.

16.已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求的值.  ( P104)

⒘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是奇函数,其中是常数,且

1) 求的值;

2)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试题详情

3.  设a, b, c是的△ABC三边,S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

即证:,即:,即证:(成立).

作业:教材P54  A组 1题.

试题详情

2. 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求证:.

试题详情

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  (教材P52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

试题详情

3. 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则周长为l的圆的半径为,截面积为,周长为l的正方形边长为,截面积为,问题只需证:>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所需要的已知,直到所有的已知P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