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08·广东省毕业测试)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双选) (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 C.宗教 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AD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17.(原创题)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中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图1)和“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图2),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两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 (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3)根据图1,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和 。
(4)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 、 的发展、 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 的改善等。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
答案 (1)国内人口迁移
(2)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4)自然灾害 工业化和城市化 新资源 环境质量
(5)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2009·辽宁阜新模拟)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5-16题。
具体地区 |
年生产量(万吨) |
可载人口量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5.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5.D 16.B
(原创题)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广东、浙江、上海 D.上海、新疆、云南
14.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 13.C 14.B
2008年春节前后,电视剧《闯关东》在各省、地电视台滚动热播,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据此完成11-12题。
1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北地区 (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12.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 )
答案 11.B 12.A
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7-10题。
7.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8.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气候因素
10.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 ( )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
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7.B 8.A 9.C 10.D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5-6题。
年龄 |
0-14 |
15-60岁 |
60岁以上 |
总计 |
|
甲 |
人口数 |
2 000 |
6 500 |
1 500 |
10 000 |
死亡率(%) |
0.6 |
0.6 |
2.5 |
3.7 |
|
乙 |
人口数 |
3 500 |
6 000 |
500 |
10 000 |
死亡率(%) |
0.75 |
0.7 |
2.2 |
3.65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
①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
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5.C 6.B
(2009·陕西汉中模拟)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4.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 3.B 4.D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其中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现较多长寿村和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以及人口迁移率明显上升等我国人口变化的重要特征。据此回答1-2题。
1.“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 )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2.(2007·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 )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答案 1.C 2.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