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1、金属+酸→盐+氢气
3、化学反应分类:
[投影]盐的分类方法:
[讲解]化学反应分类方法较多:可根据反应无前后多少、可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可根据化合价、可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反应等。
[学生回答] 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类别: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2学时
第二节 离子反应 2学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学时
复习 2学时
测验 2学时
合计 10学时
西安高级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高 一 年级 5、9、11、12班 学科 化学
授课时间 |
2008年9 月 29
日 |
教材版本 |
必
修 |
第一册 |
||||
授课人 |
柴荣增 |
|
||||||
课 题 |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
课 型 |
新授课 |
第
1 课时 |
||||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
||||||
过程与方法 |
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掌握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法。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
|||||||
重点难点 |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
|||||||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
||||||||
课前准备 |
学法 |
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掌握对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的科学方法。 |
||||||
教法 |
通过观看课件、举例、复习初中关于物质分类、变化分类的有关知识掌握两种分类方法。 |
|||||||
实验 |
无 |
|||||||
教具 |
多媒体课件三种分散系实物 |
|||||||
板书设计 教学思路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应用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
|||||||
教学过程:
[观看幻灯]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学生交流]图书及商品的得分类方法。
[导课]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三)突出实验教学
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感性认识,发挥实验的学科功能。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相关网络资源
高中化学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师资源网中可以浏览电解质溶液导电、模拟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课件等,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相关概念。
(一)突出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
1.在物质分类教学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图书馆藏书、家庭中衣物存放等等,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联系其在学科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体会学习物质分类的意义。
2.在胶体教学中可以引用房间有阳光射入时、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等等帮助学生认识丁达尔现象。
3.分析人体导电原因,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和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等。
3.充分挖掘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体现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本质分析金属铁冶炼的原理等。
一般校建议从分析学生熟悉的反应的化合价变化特点入手,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展示微观过程的课件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从分析物质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可能认识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示范校建议直接从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入手,建立概念,找出特征,并初步体验用化合价升降的可能预测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为下一阶段元素化合物学习做准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