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由于人口增长太快,耕地的需求量增大,但耕地明显不足.(2)2040年左右.(3)乱垦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交、住房占用耕地.(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5.(1)3.14%.(2)严重减产.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夏季风进退强弱的反常,或副高位置的非正常移动.(3)占用耕地,人口增长.
4.(1)A B (2)人均资源减少 就业困难(或经济与生活水平下降) (3)第三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四)沼泽湿地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保护。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分析注0-15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少年儿童人口的系数;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即老龄人口系数):
(1)世界人口剧增的同时,也在老龄化。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2)21世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将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两大特征:老龄人口系数的提高和两类国家老龄人口系数的差异。描述特征时要注意观察图(或其他材料),从中归纳出尽可能多的信息,但总体应包括变化和差异两种(从上图中也可得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发展特征)。回答第二问时,首先从图中读出21世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发展特征,即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下降,老龄人口系数不断上升,其人口发展特征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当于发达国家目前已经面临的老龄化的影响,但仍有自己的特征。
答案:(1)①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②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1998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少儿人口系数。20世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进程落后于发达国家。21世纪,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人口将在世界老龄化中占主导地位,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③高龄化趋势明显。(2)劳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老年人口比例大,社会负担重,福利开支大。
例2、读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纵坐标表示年龄组别,塔底横坐标表示某一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数量),认真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A、B两个年龄段中:
A年龄段内人口增长的趋势是 ,原因是
B年龄段内增长的趋势是 ,原因是
(2)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 2、
3、 4、 5、
(3)为什么说90年代我国人口形势仍十分严峻:1、 ,2、
解析:本题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基本上是中国,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典型代表。即由于人口出生率高,年龄结构轻,人口增长的后劲特别足。此类国家由于人口过度增长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注意图中的B段年龄结构,是我国有别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之处,即7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答案:1)A,增长快。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人口出生率没有得到控制,因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增长速度变慢。七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2),一、增长快,二、基数大,三、年轻化,四、农村多,五、分布不均。3),一,人均资源产品,人均收入均居世界后列。二,人口过度增长影响到劳动就业,社会稳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多,我国每年人口净增长2200多万,人口压力仍很大。
例3、读图分析回答:
(1)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从环境中输入 。
(2)图中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 活动,以 形式向环境输出 。
(3)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社会对环境的 作用,箭头④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作用。
(4)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 __________和互相_____________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语言来归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途径。它既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而且要求考生注意关顾前后各问以便准确填空。当然,意义相近的词也可以得分。
答案:(1)生产,物质与能量。(2)消费、废气、废液、废渣等物质和能量。(3)利用与改造,反馈。(4)影响,制约。
[能力训练]
下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1-3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A.33‰ B.43‰ C.27‰ D.15‰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A.1960-1961年间
B.1959-1960年间
C.1957-1958年间
D.1949-1950年间
3.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4.根据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国。老人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_____国。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法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人口、粮食总产量、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曲线图,回答:
(1)新中国成立以来该省粮食从1949年的639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2650万吨,年
均增长率为 ;
(2)1954年和1991年因遭受特大水灾,粮食 。可见我国东部地区农业深受
的影响,而这又是由于 造成的。
(3)近20年来该省耕地总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人均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有 。
6、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图,分析回答:
(1)20世纪中叶以后,耕地供需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化? 。
(2)按现有生产水平翻两番,世界耕地全部开垦完毕的时间是: 。
(3)世界可耕地面积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原因是由于土地利用中存在 、 、 和 等问题。
(4)根据上述情况,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是:1、 2、 。
7、比较两图并思考回答:
(1)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 。
(2)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人口方面: 。
耕地方面: 。
8、读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图,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中地区间联线:(虚线和实线)的一端,用箭头表示出当时人口迁移方面。
(2)当时人口迁出的大洲和国家主要是: 洲的 、 、 等国和 洲。
(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引起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9、读下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意义:
A. ,B ,C ,D. ,E ,F 。
(2)假如该池塘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
(3)假如倒入过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则可能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10、读“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后果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数码处填写适当的文字,说明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及对生物圈及粮食生产的影响。
1) ;
2) ;
3) ;
4) ;
5) ;
6) ;
(2)CO2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气体,原始生态系统中CO2返回大气中主要途径是 和 。你认为降低CO2浓度最好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图,分析其因果关系,将图中字母填在对应栏目前的括号内。
( )1需水量大大增加 ( )6地下水体受污染
( )2河水直接补给地下水 ( )7工农业生产
( )3摸清地质构造 ( )8水井因水质污染超标而报废
( )4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 )9防治水污染
( )5严禁过量开采地下水 ( )1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12、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D.破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B
(三)旱涝、盐碱、风沙地: 治理案例:辛店洼--鱼台生态模式;北丘洼--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基本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植被;有计划地开展矿区的复垦工作。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 (二)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水流域综合治理。
(三)、其它污染: 土壤污染,白色污染,食品污染,光污染,燥声污染,热污染等。
(二)、水污染:
解决的措施:改变能源消费构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草场。 2.臭氧层破坏:
措施:最根本的是减少人为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我国政府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料技术等来控制酸雨。(改善能源结构) 4.光化学雾:
措施: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特别是对汽车尾气的治理。使用清洁燃料。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面临的困境详解:
(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据。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到下个世纪我国农业资源将迅速接近承载能力的极限。森林积蓄量、河川径流量我国人均为8.17m3和242m3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1/4。巨大的人口压历程大大地超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所带来的庞大物质需求只能靠生态系统的超负荷运转来满足。其结果将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危及到自然系充的生态平衡,由此可形成的恶性循环,又不断地削弱整个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演替便是典型例证。
(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1978年-1988年,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1%,而同期国民经济以9%-12%的高速度增长,缺水范围加大、程度加剧,特别是华北地区更为严重。
我国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到1988人均耕地、淡水、草地和林地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落石出平的32.3%、28.1%、32.3%、和14.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
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
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据调查,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1万km2,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0.13万km2,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被剥去1厘米厚的沃土层,流失量占全世界1/5。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农作物需要的养分,仅黄河、长江一年流失的N、P、K就达4400万吨,超过了我国一年的化肥施用量。
②草场严重退化
我国现有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加,全国“三化”草地面积已达20.25亿亩,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亩的速度增加。
③消漠化威胁形势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约650万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
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劳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起一个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