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图所示,a、b、c、d、e、f是真空中正六边形上的六个顶点。
现在f、c点放置等量的+Q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e、d四点的场强相等
B.a、b、e、d四点的电势相等
C.将一试探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一试探电荷+q从a点移到d点,克服电场力做功
7.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t=0时刻,一木块以12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6.0m/s2,则开始上滑后3s内木块所发生的位移及路程分别是
(取g=10m/s2。)
A.9m,9m B.12m,12m C.9m,15m D.10m,14m
6.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即北京时间11日0时55分),一颗美国1997年发射的卫星(即铱星33),与俄罗斯一颗1993年发射的、现已报废的卫星相撞,地点位于距地球表面约800公里的西伯利亚上空,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俄太空专家利索夫认为,这次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有可能威胁到在相似轨道中的地球跟踪卫星和气象卫星,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相撞。若将这两颗卫星的运行轨道看成圆轨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运行轨道的圆心不一定重合
B.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率不一定相等
C.这两颗卫星的运行速率一定比同步卫星大
D.这两颗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有可能会威胁到地球同步卫星
5.一质量为1.0kg的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则在抛出后第2秒内重力做功为(取g=10m/s2)
A.0 B.12.5J C.100J D.一100J
4.对于平抛运动的物体,若重力加速度g已知,再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就可确定物体初速度大小
A.水平位移 B.下落高度
C.运动路程 D.落地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则关于物体在0~时间内和在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
B.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2.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
题意。)
1.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恒力F
和重力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沿直线OA斜向下运动,
直线OA与y轴负方向成角(<90°)。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当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
B.当时,质点的机械能守恒
C.当时,质点的机械能一定增大
D.当时,质点的机械能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6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位于中间。(1分)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 。(3分)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海水水体运动(潮汐)成因理解、对海岸地貌特点的认知及对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天文大潮形成在朔、望时,而“八月十八”则是望日即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之时。
(2)从图示信息可知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岛屿众多,海岸曲折、陡峻,海阔水深,多天然良港。
(3)舟山群岛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适宜发展渔业、捕捞、海水养殖业等;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舟山群岛海岸曲折、陡峻,多良港,附近浙江、上海经济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故舟山群岛空间资源开发价值极高,适宜间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
[答案]:(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 风暴潮
(3)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
利用方式 |
海洋生物资源 |
发展捕捞业、海水养殖业 |
海洋空间资源 |
建港口、海运 |
海洋旅游资源 |
发展旅游业 |
B.[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3分)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3分)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2分)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理解。并在方案的优化比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仓储用地的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
(2)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
(3)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耕地占用看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综合考虑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方案一更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C.[旅游地理]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图18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 ,其重要价值是 、 。(3分)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地貌。 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 、 。(4分)、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解析]:本题通过“重走霞客路”,将我国武当山、黄山、武夷山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串联起来,重点考查学生对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知,对旅游景观分类、成因的把握,对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及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的理解。
(1)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以其独特而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美学、经济价值发展旅游业,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且在人员物资的流动中,加强不同地区间人民的联系,促进文化交流。
(3)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当地旅游环境的承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关设施的建设要与当地景观保持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
[答案]:(1)武夷山 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
(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D.[环境保护]图19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0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3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
(1)据图20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湖泊湿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等工作。
[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2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6分)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 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际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1)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16013亿元,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
(3)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答案]:(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