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答题审问技巧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设计一般包括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有机联系并统一成一个整体,最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和要素。情境是立意表达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情境所反映的“焦点”往往直接引出试题的设问。所以,设问一般由试题的立意、情境等自然延伸而来,更重要的还在于,设问直接限定了被试者的回答方向、内容、程度等。这就注定了,科学的解读试题的设问,对于正确的解读试题提供的情景,准确把握试题的立意和考查意图,从而科学的作答至关重要。那么,应当如何解读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
就考试大纲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就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而言,通常是在一个大题下面设几个不同的小问题,分别考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
[例1](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在以往的高考中,一个大题的某一小问同时考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尚无先例,既使是在不设小问的大题中要考查经济、哲学、政治三部分,考生也仍然可以分别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不同的角度回答。
[例2]针对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
提示:可以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各学科知识回答问题。
因此,如果考生在未看清试题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的情况下冒然答题,就很可能出现所用知识完全不符合试题要求的结果。
2、要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类型不同,组织答案的方式或一般格式便不同。
[例3]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
按照试题的思维特点,主观题可分为:演绎型主观题和归纳型主观题。
★ 演绎型主观题(关键词:如何体现、怎样看待、怎样做到)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
材料丰富--内涵多层 指向明确--理论点明
演绎思维--合理发散 以事说理--联系紧密
解题要领:
依据提示呈现知识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对应观点解剖材料 依据材料演绎观点
★ 归纳型主观题(关键词:分析、说明、意义、影响、措施、原因)要求详细分析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分段,必要时逐句分析找准、找全原理,然后分要点答出。
此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题型特点:常见形式多为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或曲线图)以及文字材料组成。即图表呈现 、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提炼不易、得分不难;答案直观、依赖背景。
其解题要领:对照设问,明确要求(明层次、明方向、明范围); 细读图表,提取信息(读表题、读数据、读表注);迁移知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景、运用术语);
注意细节: "两比较":"横比"--"纵比"; "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涉及背景; "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二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分析做答:⑴注意表格标题的中心主旨作用,总揽表格。
⑵表格内容既要“纵比(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比较,最明显标志是表格中的不同时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如何变”,更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比较)”→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分项说)。中国和外国对比,应该以中国情况为主分析。
⑶注意表格小注的补充说明作用,小注是图表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小注和图表内容结合分析才不会有遗漏知识点。
⑷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号隐含重大时政背景。
⑸设问是问“材料或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是问“谈谈对图表经济现象的认识”还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⑹有些时候设问还问“表格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有时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②意义类主观性试题。
其解题要领: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常见分析有:⑴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⑵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⑶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对应分析。
⑷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有关说法。
③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⑴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⑵积极型的处理办法: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为什么角度展开。
www.⑶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⑷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④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⑤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
⑴主体分析: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⑵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找办法。
⑶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办法。
⑥指定原理类主观性试题(略)。
要点完整 层次清晰 观点明确 分析到位
逻辑合理 思维严密 表达规范 文字简洁
审题-- 一审材料(类型、层次、中心观点、材料间的关系)
-- 二审问题(范围、角度、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提炼静态信息--促发解题思路)
切题--联系知识、选择内容、构思答案
答题--描述知识、事理结合、导出观点
反思--结论必然、要点完整、估算分值
积淀要厚--联系试题的背景知识;
思路要明--明确答题的具体导向;
联系要实--辐射试题的知识背景;
逻辑要严--分析推理要有理有据
层次要清--推敲试题的答案要点。
4.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
1 |
|
|
|
2 |
|
|
|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答案:
实验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
1 |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
①②③⑦ |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
2 |
H2SO4+CuO?CuSO4+H2O |
①⑤⑧⑨ |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
3 |
2Cu+O2?2CuO |
①④⑥⑦⑧ |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
3.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是 。 其理由是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①(NH4)2CO3[或NH4HCO3] ②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①4NH3+5O2 4NO+6H2O 2NO+O2=2NO2
②2NO2(气) N2O4(气)+热量,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部分红棕色NO2转化为无色N2O4。
(3)①先通入O2,后通入NH3。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4NH3+3O22N2+6H2O
2.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角架 E、泥三角 F、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ˉ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答案: (1) B E 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 D
(4)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1.硫酸亚铁(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FeSO4·7H2O晶体:
①将5% 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用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 ~ 3遍;
②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 ~ 80℃之间至铁屑耗尽;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
④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 ~ 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
⑤将制得的FeSO4·7H2O晶体放在一个小广口瓶中,密闭保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加热的作用是 。
(2)实验步骤②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
(3)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 ; 。
(4)经查阅资料后发现,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可分别得到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下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仅在56.7℃、64℃温度下可同时析出两种晶体)。
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
温度/℃ |
0 |
10 |
30 |
50 |
56.7 |
60 |
64 |
70 |
80 |
90 |
||
溶解度/g |
14.0 |
17.0 |
25.0 |
33.0 |
35.2 |
35.3 |
35.6 |
33.0 |
30.5 |
27.0 |
||
析出晶体 |
FeSO4·7H2O |
FeSO4·4H2O |
FeSO4·H2O |
|||||||||
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
(5)若需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4H2O,应控制的结晶温度(t)的范围为 。
答案:(1)除油污 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
(2)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
(3)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
(4)如图
(5)56.7℃ < t < 64℃
10.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 。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
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蒸发 。
答案:
(1)MgCl2·6H2OMg(OH)Cl+HCl↑+5H2O↑
MgCl2·6H2OMgO+HCl↑+5H2O↑
或Mg(OH)ClMgO+HCl↑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3) 搅拌,加速溶解 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热点3: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考点阐释]
(1)常见的化学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操作程序的设计、物质制备实验设计、复杂成分的物
质净化的实验设计、物质性质实验设计、验证某一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确定某混合物组成的实验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某些化学常数的实验设计等
(2)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改进等
(3)定量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4)实验仪器、试剂的选择及仪器的组装、物质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现象描述与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构成的综合性实验
[考察角度]
(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设计要求: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思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形成方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程序:根据实验操作步骤阐明设计实验的原则,画出实验装置图;列出实验操作步骤,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应做到:条件合适、操作方便,原理正确、步骤简单,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2)实验设计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入H2后加热;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③防止氧化,如H2还原CuO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要在水中进行。
④防止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易潮解、易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⑤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可能为蒸气)的要及时冷却。
⑥仪器拆缷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如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
[方法指导]
实验操作的设计、评价及改进,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可由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围绕题给要求思考,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要求所需药品、仪器简便易得,实验途径安全可靠、快速、现象明显。
(2)围绕易出现的问题思考。如制取在空气中易不解的物质(如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装置末端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围绕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如对一些有新意、创新的题型,要善于挖掘题给信息,结合课本实验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延展、拓宽、迁移,不可盲目猜测,胡编乱造。
[考点突破]
(1)重点: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例:请选用下列试剂: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甲基橙溶液、蒸馏水、氯化钡溶液、pH试纸、0.1 mol·L-1Na2S2O3溶液。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区别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5 mol·L-1和0.005 mol·L-1的两种稀硫酸,简述操作过程
答案:法①: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迅速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1的为0.05 mol·L-1的硫酸
法②:各取等体积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硫酸,较快出现浑浊的是0.05 mol·L-1的硫酸
点拨:实验设计的关键是立足课本知识,平时重视化学实验,对实验问题多动手、多动脑。
(2)难点:实验方案评价
例: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 ;② 。
答案:(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晶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点拨:(1)依题所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方程式即可。(2)检验Na2SO3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若褪色证明有SO2,则原固体中有。(3)检验Na2SO4需考虑Na2SO3的干扰,所以方案不合理。①HNO3能氧化Na2SO3②2Na2O2也能氧化Na2SO3。
归纳:实验操作的评价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方向,目的是考查学生迁移、对比观察和评价的能力,只要合理迁移所学知识,就容易找准突破口。
(3)疑点:定量实验中误差原因分析
例: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
(2)试样质量 锥形瓶加水的质量 第4(或5)次读数(或用具体数值表示)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①蒸发 ②NaCl的质量 ③烧杯 玻璃棒 ④偏大
点拨:(2)试样质量,锥形瓶加水的质量,其两次质量差即为过氧化钠放出的氧气的质量,由反应关系式可求出过氧化钠的质量,从而求出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第4、5两次质量已达恒重,说明反应已完全,不必再测第6次。(3)的方案实际上是试样中的Na2O、 Na2O2与盐酸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NaCl的质量,由反应关系Na2O?2NaCl,Na2O2?2NaCl两个方程求过氧化钠质量,最后称量的是固体。操作Ⅱ将NaCl溶液转化成固体,所以是蒸发,还需烧杯和玻璃棒。④可用极值法来思考,一定质量的试样,若全为Na2O,则生成的NaCl的质量最大,若全为Na2O2则生成的NaCl的质量最小,即试样中Na2O2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NaCl的质量越小。所以溶液转移不完全,就使NaCl的质量偏小,从而Na2O2质量分数偏大。
归纳:这类试题往往通过信息组合,造成迷惑造成对误差正确分析的障碍。解题时通过对有关信息有分析,要抓信有效信息,结合题中问题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剖析]
例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答案:(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点拨:(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中,SO2被吸收,剩余气体为N2、和O2,(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未反应的SO2也排水到量气筒,使测得N2、O2的体积增加,则测得的SO2含量降低。(3)主要考虑当SO2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颜色有显著变化,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均可。(4)由反应关系式知:n(SO2)= n(I2)=Va×10-3L×cmol·L-1= Vac×10-3mol,所以V(SO2)= Vac×10-3mol×22.4L ·mol-1=22.4Va·c mL,所以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2.4Va·c mL/(22.4Va·c mL+ Vb mL)×100%=22.4
CVa/(22.4CVa+Vb)×100%。(5)装置中的反应管起密闭容器的作用,因此可用试管、广口瓶代替,而量气的方法除用量气外,还可用测量气体所排出液体的体积确定,可用广口瓶、双孔塞、量筒代替。
例2:为了检验Pb(NO3)2热分解的产物,有人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实验时在试管中放入研细的Pb(NO3)2晶体;实验结束后,试管中得到黄色粉末(PbO),U型管下部有少量液体X,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Y。(如图)
回答下面问题:
(1)在装置中试管和U型管上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原因 。
(2)液体X可能是 ;气体Y可能 。
(3)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___,理由是____ 。
(4)用简单的实验证实(2)中的判断
①对X的判断
②对Y的判断(要求: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答案:
(1)NO2气体会损坏橡胶
(2)N2O4(答液态的NO2同样给分);O2
(3)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火焰;防止水槽中的水反吸到U型管中。
(4)①在通风橱中取下U型管放置,观察到U型管中液体迅速消失,管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证明X是液态N2O4。(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在水槽,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按住玻璃片,小心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上,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木条迅速燃烧,证明Y是O2
点拨:解此题的两个关键知识点是:①2Pb(NO3)2?2PbO+4NO2↑+O2↑,②2NO2?N2O4。由此可知X为N2O4,Y为O2。
例3:I.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的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
II. 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
①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④ 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III. 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 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 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的纯度目的是什么?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I. 制化肥、制硝酸 II. ②④ III. (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 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N2 H2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N2+3H2 2NH3
点拨:I.氨气的重要用途是制化肥、硝酸等。II. ① 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会生成NH3和HCl两种气体,且NH3和HCl易重新化合成NH4Cl固体,所以不采用; ② 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常用方法,因氨水中存在着平衡:NH3 +H2O?NH3·H2O?NH4++OH-,加入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使平衡左移,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NH3逸出;③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也有氨气生成,但有大量溶于水中,效益不高;④ 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也是实验室制氨气的常用方法。故选②④
III.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防止不纯而爆炸。
(2)装置A与启普发生器原理相似,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锌粒与酸脱离,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是因为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C瓶内气体有成分是:消耗了氧气后剩余的N2和A装置中产生的H2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反应管E中发生的是合成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
例4: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A、B、C、D4组实验,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填写表中空格。
答案:
点拨:本题实际考查一些基本反应原理及一些物质的基本性质,如A中CaC2和水反应生成乙炔,而乙炔的三键易被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中浓盐酸能和KMnO4反应生成Cl2,是因为KMnO4的氧化性比Cl2强,而Cl2的氧化性又比Br2强,能置换出Br2,使溶液变橙色;C中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盐酸制出了碳酸,碳酸又制出了硅酸;D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且盐酸是挥发性酸,与水气结合呈雾状。
[强化训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