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9875  429883  429889  429893  429899  429901  429905  429911  429913  429919  429925  429929  429931  429935  429941  429943  429949  429953  429955  429959  429961  429965  429967  429969  429970  429971  429973  429974  429975  429977  429979  429983  429985  429989  429991  429995  430001  430003  430009  430013  430015  430019  430025  430031  430033  430039  430043  430045  430051  430055  430061  430069  447090 

2.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试题详情

1.《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因实验原理不完整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及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及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及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及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未能够完全平衡摩擦力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点的距离相等。

[典题例析]

例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的加速度aF的关系数据记录如表一,测得的加速度a和1/M的关系数据记录如表二。

表一          表二

 

⑴由表一、表二数据用描点法作出aF图象、图象;

⑵由图象可得加速度与力是什么关系?加速度与质量是什么关系?

⑶物体的质量M为多少?产生加速度的力为多大?

   

例2.用斜面、小车、祛码等器材按图所示方法探究amF三者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图所示的一条打点的纸带,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6已量出。

⑴请写出三个不同的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

⑵如图所示,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线,表明实验的问题是______。

⑶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

    

『巩固』如图所示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aF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Ⅰ,乙同学画出的aF图象为图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C.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

例3.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有无关系,若有得出定性结论。提供器材有:

A.-光滑木板,长度为L      B.小车,质量为M

C.钩码若干个,每个质量为m     D.长方体木块(垫木板用)

E.米尺          F.秒表

⑴实验过程:第一步:在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向小车中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顶点滑至底端的时间t,就可以由公式求出a,则a=________,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在误差范围内,我们发现质量改变之后平均用时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你得出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为_______。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长方体木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置来改变倾角,因为没有量角器,我们可以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那么倾角的正弦值。某同学记录下h和加速度。如下表:

 

先在图中通过选定适当的坐标轴描点作图,后由图线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____。

⑵本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

[问题反思]

试题详情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试题详情

6.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试题详情

5.各纸带上的加速度。都应是该纸带上的平均加速度。

试题详情

4.改变拉力和小车的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试题详情

3.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的前提是: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

试题详情

2.判断小车是否平衡的方法是:实验中,应在小车后拖上纸带,先接通电源,再用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小木板的位置。

试题详情

1.实验过程中只需一次平衡摩擦力,其实质是指小车所受动力(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小车所受阻力(包括小车所受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后所拖纸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