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0423  430431  430437  430441  430447  430449  430453  430459  430461  430467  430473  430477  430479  430483  430489  430491  430497  430501  430503  430507  430509  430513  430515  430517  430518  430519  430521  430522  430523  430525  430527  430531  430533  430537  430539  430543  430549  430551  430557  430561  430563  430567  430573  430579  430581  430587  430591  430593  430599  430603  430609  430617  447090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槁(pù)   使之然(róu)  舟(jì)     马(yú)

B.龙(jiāo)  步(kuǐ)    骐(jì)     牙(zhǎo)

C.金(lóu)  马(nǔ)     非异(xìng)   洞(xué)

D.而望(qì)  而不舍(qì)   二 (áo)    参乎己(x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规(合乎)  (磨刀石)  

B.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快)   学(勉励,鼓励)

C.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雕刻)   圣心焉(完备)   风雨焉(起)

4.选出与“筋骨之”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秦贪,负其,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D.人马壮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于蓝,而青蓝   ② 善假物也   ③ 寡人之国也

  ④屈原至江滨      ⑤颁白不负于戴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9.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试题详情

思路花语,历览中华文明

试题详情

4.《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

                                            

                                             

温馨提示:本文有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句,颇为后人传诵。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青出于蓝”,就是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演变而来的,用来比喻后来居上;“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只要勤勉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这些都是督促人们不断上进的有益格言。

试题详情

3.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

                                             

                                              

试题详情

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试题详情

幽思探究,彰显智慧火花

1.  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

                                          

试题详情

2.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试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荀子的散文说理透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如《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很深远。

试题详情

感知整体,展示学识魅力

1.内容感知

(1)    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       ”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从而勉励人们要      ,只有这样,才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