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0675  430683  430689  430693  430699  430701  430705  430711  430713  430719  430725  430729  430731  430735  430741  430743  430749  430753  430755  430759  430761  430765  430767  430769  430770  430771  430773  430774  430775  430777  430779  430783  430785  430789  430791  430795  430801  430803  430809  430813  430815  430819  430825  430831  430833  430839  430843  430845  430851  430855  430861  430869  44709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起草到通过,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基层劳动者的声音得到了反映。该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表明     (   )

A.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C.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公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答案  C

试题详情

7.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的人口比例是城市的四分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07年11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在全国开创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先河。这表明                                          (   )

A.我国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差别           B.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C.农民的政治参与在有序扩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熟完善

答案  C

试题详情

6.从2008年1月1日起新《劳动合同法》开始施行。在这部法律的产生过程中,国家最高立法机关4次审议,听取多方意见,有效寻求劳动者、企业用工单位间的利益平衡与诉求的契合,堪称一次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这说明                                          (   )

①劳动者的所有利益都要得到法律的保障       ②国家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政治权利

③国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百姓的心。2008年5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据此回答4-5题。

4.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抗震抢险及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同意从财政预算中抽调部分资金作为灾后重建资金的主要来源,并将对救灾基金的收支和预算情况进行审查和批准。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        (   )

A.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权力            B.编制中央预算的权力

C.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力               D.制定国家相关法律的权力

答案  C

5.会议还要求,要及时总结经验,尽快研究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抗震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这表明                 (   )

A.立法要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B.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C.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

D.立法机关依法制定、完善法律以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答案  D

试题详情

3.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三位农民工代表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

①反映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②有利于国家决策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③使农民成为国家主人               ④说明我国直接选举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008年10月28日闭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订后的《消防法》,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签署第5号、第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说明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国家主席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答案  A

试题详情

1.在十一届全国人大2 987名代表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归国华侨代表3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36名,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12名,台湾省代表13名,农民工代表3名。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我国公民具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答案  D

试题详情

(八)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早已企图霸占中国东北,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侵害了俄国的利益,直接构成对俄国独霸东北的威胁,俄国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策划者。德国一方面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一方面希望以此和沙俄勾结以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干涉问题基本上以俄国立场为转移。

典型例题

●比较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异同(性质;从战争的背景和爆发特点;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清政府的抗战态度;战争的结局)

同:①都是对我国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都以邻国为跳板,继而挑起战争。②清政府都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充分暴露其无能和软弱可欺。③战争中清军广大爱国官兵,各地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出现许多可歌可泣事迹。④两次战争之后,清政府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异:中法战争清政府以胜求和,造成不败而败局面;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

●概括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清统治者和人民对待列强侵略态度,并分析其成因。

⑴清政府: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企图维持长治久安。②对列强侵略:仓促应战、消极抵抗 ;时战时和 ;屈辱求和,以胜求和。③阻止爱国官兵和人民抗战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奴役中国人民。

⑵人民:①清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②人民自发组织抗击

⑶原因:①统治者政策反映了中国封建制度腐朽②人民的态度反映了中华人民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试题详情

(七)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政局影响)

①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②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更加腐败;

③帝国主义疯狂地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中国人民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高涨,先后发生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试题详情

(六)《马关条约》

1.    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2.    赔款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3.    开放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势力的入侵;

4.开设工厂掠夺了中国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