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1014  431022  431028  431032  431038  431040  431044  431050  431052  431058  431064  431068  431070  431074  431080  431082  431088  431092  431094  431098  431100  431104  431106  431108  431109  431110  431112  431113  431114  431116  431118  431122  431124  431128  431130  431134  431140  431142  431148  431152  431154  431158  431164  431170  431172  431178  431182  431184  431190  431194  431200  431208  447090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把店名起得怪怪的,如把理发店称为“发新社”、“高等发院”,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新闻报道的生命,一是真实,二是及时。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随时深入生活,如果事情已成明日黄花,再作报道往往就失去了新闻的意义。

C.最近包头中院审结的万里大造林案,罪犯诈骗所得资金之巨,受骗人群范围之广,案件影响之大,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D.从喝饮料也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喝可口可乐、特仑苏的,多为成功人士或白领;喝大碗茶甚至自来水的,多属下里巴人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使用。A.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与“让人”部分重复了,建议删去“让人”二字。B.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C.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感情色彩不对,可将“令人叹为观止”改为“令人震惊”等。D.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句中用错对象,可改为“下层人员”之类。

[答案] B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巴基斯坦人的风俗礼仪主要来自伊斯兰教的一些规定,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比如老朋友如果狭路相逢,那一定要拥抱三次。

B.赵本山、宋丹丹均在近日宣布“不再上春晚”,这对于喜欢“山丹丹组合”的观众来说,明年春晚将不能再看到他俩神气活现的表演了。

C.小沈阳搞笑的动作与滑稽的表情不仅让场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就连见惯了各种喜剧的主持人也是欣喜若狂,笑到差点摔倒。

D.西凤酒以弘扬中国酒文化为己任,在包装设计上把现代艺术与历史积淀相互结合,可谓珠联璧合,整个装饰艺术效果更加完美。

[解析] A项“狭路相逢”: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对象错误。B项“神气活现”:形容突出地表现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C项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D项“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起,比喻美好的事物凑在一起。

[答案] D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责无旁贷,教师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单独承担起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任。

B.在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时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目前,一些人借助各种有损社会与他人利益的方法来增加个人财富,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正在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路。

[解析] B项“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项,“三头六臂”比喻神通广大,本领非凡。C项,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D项,为富不仁:谋求富贵,不讲仁爱。

[答案] B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B.对于全球变暖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却作壁上观,态度消极。

C.歌手丛飞被评为道德模范当之无愧,但有些人却认为他作了一些不甚了了的事情,不值得大肆宣扬,此种识见令人寒心。

D.在《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这个年轻战士的形象被塑造的楚楚动人,给人一种永不服输的印象。

[解析] “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从旁观望,不动手帮助。A项“僧多粥少”指稀饭太少而吃饭的和尚很多,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过于求”。C项“不甚了了”指不太了解、不太清楚。这里曲解了成语的意义。D项“楚楚动人”,指娇弱动人,多用来形容女子,不合句意。

[答案] B

试题详情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股民备受煎熬。

B.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全剧的气氛极不协调。

C.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D.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常委会会议中作有关说明时表示,将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每月两千元,既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需要,也统筹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

[解析] A项“势如破竹”指富有气势,节节胜利,没有阻碍;B项中的“道貌岸然”指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人,可改为“正襟危坐”;C项“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多含贬义。

[答案] D

试题详情

4.关于教材与教师  长期以来。教师是在“教课本”(教书),没有发展到“用课本教”。课本始终是有界的,有局限性的。如关注学科课程。忽视经验课程;关注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如全国通用几套语文教材。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和教师的特点。早在8O年前,怀特海就提出学校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权利,如自己命题考试,编写教材等。开发校本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在有些地方已有尝试。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之上,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进行更有特色的教学。  四、正确合理实施新课标  1.加强学习促进观念的更新  对新课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各种偏差,也可能有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有的地方的课改是乱糟糟的闹成一团,包括教师和学生;有的地方是我自岿然不动。不管怎样,要加强学习,不光是学课标。还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培训。比如教师进修,继续教育,考虑一种价值导向。让教师能自主地参与到个人的提高中来。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包括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和自编教材。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展开互动的教学。不要唯书本,应有改变的勇气。另外,可以调动学生,比如开展一些语文活动,甚至可以办报,学生编教材,扩大课程的内容。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生活的前景。学校周围环境提供的机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因素(怀特海语)。新课标在执行当中,不可能不考虑实际情况。发达地区有新的观念、生活方式和内容,而落后地区,比如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探究式和综合学习其实都能找到很多的题材。如果让西部农村的孩子去研究交通堵塞问题只会显得荒谬。  4.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谓发展,指的是以下几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生动的发展等。以学生为本,指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这个原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往容易忽略的东西,如能力、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正确处理地域厦学生差异  应因地因时因人而教。这一点,前面已有一些阐述。  6.在教学与评价的夹缝中寻求突破  教学要出新,考试要成绩。二者似乎有些矛盾。事实上。善于动脑的教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出特色,考出水平。作为普通教师,应在技术层面去解决问题。教师是课标的实施者。不同的是做怎样的实施者。所以,抨击高考代替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其实,以上做法并非是背离了新课标,而恰恰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试题详情

3.关于评价与教学  课程的评价关系到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幸运的是,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考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在一所重点中学中。如果一名教师带高考屡战屡败。就算学生有很高的评价,校长也是要给他做工作的。高考还是指挥棒,它的地位几十年来都没有动摇。虽然多元智能的理论也开始引起了教育的关注,但还仅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评价的长期单一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教学方式变革。巢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办法:抓好考试题。但这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处理方式。评价方式不可能短期有所突破,但是教学改革不可能原地踏步、等待观望,必须做出积极的行为。

试题详情

4.硬件落后。“多读书。读好书”。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在不少地方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书价高,连我们这些人都不大舍得买,何况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学生。自然,家庭藏书不大可能,学校的图书馆也无法建立。计算机、网络更是天方夜谭。新课标的一些要求也只能是空谈。  5.评价不配套。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以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成果,仍然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导方式。学校以考试成绩评教师,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  6.素质培养成效具有滞后性。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它往往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如语文的语感就不是读几篇文章就能形成的。而且,它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检验的。  三、新课标员活实施的理论思考  由于上面所说的种种原因。新课程对于不少地方、不同层次的状况来说还只是“乌托邦”,就是在教育发达地区,实施起来也并不能行云流水。它是一种理想,一个观念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基层的教师,能做的,应该做的,只能是对它的创造性的实施。  1.新课标只是一个参照标准  新课标的编写组长巢宗祺教授在他的讲座中曾提到“新课标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不同层次适用,它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参照标准。”因此,我们没有道理对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进行盲目的断章取义的肢解。不同的地区。如东部与西部,教育资源、地域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区别,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相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层次,优生与后进生。也应该“因材施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课标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具体的实施,应该着眼于现实。  2.关于“赋权于教师”  教育改革中,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权力就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一样。将使教改失去活力而僵化。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成都教育学院的严先元教授认为,课程改革大致相当于教学改革,教师是连接二者的中间环节有人说: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课程改革的过程。可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张华把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即不同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的不同方式。忠实取向认为。“教师这一角色的实质是,教师即课程专家所指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教师就是课程的‘消费者’。”相互适应取向认为,在课程变革过程中。实践者对课程做出修改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富兰所说:“变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相互适应取向中的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三种取向都有存在价值,有其优劣,这里不加评说。其实,三种取向当中,展现了教师权力的增加过程。现实生活中,教师连第二种取向都还不能做到。教师是教学层次的课程实施者,在他前面。观念层次、社会层次、学校层次,特别是社会和学校,赋予教师的自主权太少,毫无疑问,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没有了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进步,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试题详情

1. 甲乙两物体质量的比M1:M2=3:1,速度的比V1:V2=1:3,在相同的阻力作用下逐渐停下,则它们的位移比S1:S2

A. 1:1      B. 1:3      C. 3:1      D. 4:1

⒉ 一子弹以速度v飞行恰好射穿一块铜板,若子弹的速度是原来的3倍,那么可射穿上述铜板的数目为

A. 3块    B. 6块    C. 9块    D. 12块

⒊ 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物体,在摩擦系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C. 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 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⒋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通过距离s撤去力F,这以后又通过距离S停止下来,则在这个过程中

A.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        B.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C.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Fs     D.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零

⒌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距离s后,速度达到最大值VM设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0,汽车所受的阻力恒为f0。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A.  p0t    B.  f0vmt       C .f0s      D.

⒍一辆汽车以6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⒊6m,如果改为8m/S的速度行驶,同样情况下急刹车后能滑行的距离为

A  ⒍4m     B  ⒌6m     C  ⒎2m    D ⒑8m

⒎一个单摆小球的质量为M,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由于摆球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f作用而最终静止。则摆球通过的最大路程是多少?

⒏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力F,又经过相同的时间物体返回斜面的底部,且具有120J的动能,求

⑴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⑵撤去恒力F时物体具有的动能?

⒐一质量M=0.5kg的物体,以的初速度沿水平桌面上滑过S=0.7m的路程后落到地面,已知桌面高h=0.8m,着地点距桌沿的水平距离,求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g取)

⒑质量M=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S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g取)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