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1212  431220  431226  431230  431236  431238  431242  431248  431250  431256  431262  431266  431268  431272  431278  431280  431286  431290  431292  431296  431298  431302  431304  431306  431307  431308  431310  431311  431312  431314  431316  431320  431322  431326  431328  431332  431338  431340  431346  431350  431352  431356  431362  431368  431370  431376  431380  431382  431388  431392  431398  431406  447090 

(一)重大事件:①英法美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总理衙门设立③辛酉政变 ③太平天国失败  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试题详情

(四)19世纪60年代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

典型例题: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导,对此你如何理解?

①概述:

近代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

近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各领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代化历程是中国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过程。它始于洋务运动,经过缓慢发展,结束于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呈现出发展程度不足,水平不高,且未能最终完成的特点。

②理解:

从思想领域看:

鸦片战争期间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它暂时局限于爱国知识分子阶层。

60年清廷内部一些有见地的官僚--洋务派,出于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通过与顽固派 论战,并最终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从而使近代化意识的影响得以扩大

其后历经早期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直至迎来了人们思想近代化的“五四运动”,追根溯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洋务运动的诱导。

从经济领域看:

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先创办军事工业,后创办与军事工业相关的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本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运动中也未涉及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然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洋务思想和洋务实业是先进的,是古老中国的新事物和新因素,因此堪称近代化先导。

●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和洋务派的异同。

同:①都是地主阶级中开明人士,它们学习西方都遭到守旧官僚反对。②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思想,并付诸行动。③他们学习西方还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未上升到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学习。④抵抗派不能提出一条改变社会有效方案,洋务派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异:

①目的:抵抗派--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主权独立(制夷)。洋务派--维护清王朝统治(自强)

②内容:抵抗派--学长技:战舰、火器、练兵之法。洋务派--除长技之外,还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民用工业以及开办新式学堂等,较为广泛

③实践:抵抗派--因受打击而未能掌权,未将主张付诸实施。洋务派--有实权,中央有总理衙门推动,掀起30年洋务运动。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略)

(2)它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明显不同?

中国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日本不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3)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洋务运动过程中,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工业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19世纪中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取得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

政治方面:中日两国统治者的阶级基础不同(国体不同)。洋务运动中,封建地主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特别是封建顽固势力掌握实权,并始终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位目标。日本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维新过程中,新政权为摆脱外来压迫,积极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的国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中国政局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试题详情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阶级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试题详情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特点:两重性

(即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其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社会性质。)

试题详情

(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产生过程(外商企业、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特点:

①(从时间)早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②(受三重压迫)富有彻底的革命精神。③(分布区域:沿海和长江流域)人数集中,有利于宣传和组织斗争。④(来源)因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

试题详情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1、通过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加工厂。。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

试题详情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民族经济)

背景:①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②外资企业利润刺激。

 ③洋务运动诱导。

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特点:①创办者多为贵族官僚地主

② 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③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④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试题详情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和顽固派

①代表人物  (主要注意洋务派)  

②人员来源(洋务派为实权官僚; 顽固派为腐朽贵族官僚)

★区别: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统治。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本质目的一致,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都是清王朝的维护者。

☆洋务运动掀起的原因

①洋务派握有地方实权;②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③慈禧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概念介绍:

(1)主要活动

①   前期(60--70年代)主要兴办军事工业 。(旗号:自强)

洋务派的求强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的需要,其中也有防御外敌的思想。洋务派的求强思想体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潮流,部分地改变了轻视科学技术的观点,使人们重视先进的生产力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从而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②   后期(70--90年代)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兴办民用工业(旗号:求富)

洋务派的求强实践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经济问题,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求强只是一种空想。为了扶助军事工业,洋务派便举办民用工业。当然,列强在华企业所牟取的利润也刺激了洋务派“求富”思想的产生。洋务派的“求富”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一大进步。

★企业性质:

其创办的军事工业基本上是封建近代企业,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封建性。

③筹建海防

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④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失败原因

原因: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②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也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③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难成大器。

④洋务运动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认识:①中国要想发展,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更要靠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②改革发展会遇到各种阻力,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强的毅力。

③在改革中,要变革,废除旧的生产关系、旧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积极方面

(1)    引进了一些近代科技和工具,培养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2)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缺口。(4)提高了国防能力。

(创办实业,培养人才,对中国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运动中形成的新的社会生产力,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瓦解,刺激并诱导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在这基础上,我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消极方面:

(1)由清政府官办,为维护封建反动统治服务;(2)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反抗,不能为国求强;(3)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4)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5)经营管理腐败。

试题详情

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原因。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