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1654  431662  431668  431672  431678  431680  431684  431690  431692  431698  431704  431708  431710  431714  431720  431722  431728  431732  431734  431738  431740  431744  431746  431748  431749  431750  431752  431753  431754  431756  431758  431762  431764  431768  431770  431774  431780  431782  431788  431792  431794  431798  431804  431810  431812  431818  431822  431824  431830  431834  431840  431848  447090 

1、(1)丞相制的创立、演化:

①皇帝制→皇权至上、独尊(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等)

②中央官制:a. 机构→九卿职责体现“家天下”。

b. 职责分工: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太尉:负责全国的军务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朝没设,秦始皇自掌。

c. 影响(联系选修四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三帝在巩固统治上的做法。)

①积极:国力增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重要作用,奠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②消极: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秦加强统治的措施与目的、影响(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措施①军事:北击匈奴、统一岭南地区,促进民族融合(南北方与统一)。

②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帝国的形成,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此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③文化:统一六国文字为小篆,焚书坑儒。a.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共同的文化基础形成。b. 百家争鸣局面的消失,思想专制形成,为后世文化思想专制开了先例(汉武帝、科举制八股取士、文字狱目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

(2)巩固:a. 中朝的建立与刺史制。b. 星默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

 (3) 完善:三省六部制:a. 职责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 特点;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c. 意义: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4) 加强:宋代设置参知政事分散相权(唐分工、宋分散)。

(5) 强化:a. 废相:①原因:朱元璋吸取相权对君权构成威胁教训

②结果与危害:加强君主专制,同时皇帝个人品德、能力对政务处理的影响更大,极易造成灾难政治。

b. 设内阁:①地位与职责:助理机构

②演化:权势与地位逐渐提高

c. 设军机处:①原因:军事上保密需要而演化

②职责:跪受笔录的中枢机构

③特点:最大特点:决策封闭性

④影响:达到顶峰(极点),办事效率的提高。

d. 密折制(归入地方)

试题详情

4、演化:(1)东汉:西汉汉武帝时刺史发展为地方行政区域长官

(2)行省制:a. 概况:①中书省辖地(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行省辖地、宣政院辖地(西藏和四川、青海); ②权力节制:受中央节制。民政事务报中书省,军政报枢密院,定期觐见皇帝述职。

③监管机能:以监察机构监督,同时以官员互迁形式控制。

B.意义:使各族人民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明清以后的地方行政区划奠定初步基础。

c.作用:①当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②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积极作用更加明显。③省制的开始。

d.分封制与郡县制及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官员任免
世袭、封地
地域
独立性(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任免、俸禄
作用与影响
 
中央下属行政机构
相同
①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  ③ 在一定时期起到
积极作用

郡县制与行省制

时代
秦后

与中央关系
秦后
中书省
影响
中央
 
相同
①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  ③ 在一定时期起到
积极作用

 (3)清代密折制: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总结: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④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⑤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试题详情

3、作用:(1)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地方独立性的消除,不利经、文不平衡地区的发展。(与下面两项内容的比较①美国宪法赋予地方的自治性。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试题详情

2、内容:(1)地方长官的任免权由皇帝掌握。

     (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

     (3)行政区域分层:郡、县(道  少数民族聚居区)、乡、里、亭(地方治安与公文传递)。

     (4) 地方长官职责与分工。

试题详情

1、背景:西周分封制弊端所带来教训的吸取

试题详情

3、影响:(1)积极:a. 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b.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又可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c. 有利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d. 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2)消极:a. 皇权专制赋予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暴政。b. 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其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c. 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 (注意评价的阶段性,两面性)

试题详情

2、矛盾:(1)君权与相权

(2)中央与地方

试题详情

1、含义:(1)专制主义: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

试题详情

3、影响:

(1)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2)有利华夏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3)诸侯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强大,周王室相对衰弱,形成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无力保持统治的权威性。同时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一分为二的评价)

试题详情

3、原则:宗法制为核心的血缘亲疏关系

(1)目的:保护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决定政治权力等级关系)。

(3)对社会影响。

a.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 后来与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结合,引申出“家长制”的文化观念,使家庭内部有了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①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对中华民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促进作用。(高考题“族谱”)

②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造成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等、法制精神相违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