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461  432469  432475  432479  432485  432487  432491  432497  432499  432505  432511  432515  432517  432521  432527  432529  432535  432539  432541  432545  432547  432551  432553  432555  432556  432557  432559  432560  432561  432563  432565  432569  432571  432575  432577  432581  432587  432589  432595  432599  432601  432605  432611  432617  432619  432625  432629  432631  432637  432641  432647  432655  447090 

1.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这是一个世纪90年代较早的一道高考试题。说话要根据“目的”说相应的话。“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一段文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别人为你服务提供方便,因此要着重介绍文具盒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质地以及里面具有标志性的物品,以便拾到的人及时交给你。向别人“介绍、推荐”这种文具盒,就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主要是介绍它的质量、功用及其他优点,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否则就不得体。

试题详情

3.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例3: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刚才丁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讲话太缺少分寸。其一,评价过头,“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中应删去“现代伟大”;其二,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其三,心情不当,“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再看×老师的讲话。他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分寸”,也不得体,可改为“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试题详情

3.交际目的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譬如老师劝学生读读书,如果对方不想读书,老师要帮助分析原因,说明读书的重要;如果对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老师应在学习方法上作指导;如果对方文理关系处理不当,老师应该着重谈全面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如果老师不根据对方的实际确实谈话的重点,只泛泛地说一通,你愿意听吗?

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

例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交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从中可以看出“得体”的一些基本要求。小李请小王转达自己的意向目的明确,明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清楚楚,话也说得“客气”,包含着尊重小王的意思,也就是说是得体的。小王怎么转述呢?需要根据条件,时间不同,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大早”;地点也不同,一是“校门口”,一是“语文组”;对象也不同,一是郭老师的女儿,一是郭老师本人。只有说话的目的相同。因此小王在及情境下应该这样说:“(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在及条件下,小王应该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因为同郭老师说话就在语文组,所以不要点出地点“语文组”。小王这两次“转述”都是“得体”的。

试题详情

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譬如,曾经有少先队员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献花,问:“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这样问情有可原,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按照一般习惯,应该这样问:“奶奶,您高寿?”或用其他说法,否则不得体。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

试题详情

这情景条件,主要是指下列三点:

1.交际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试题详情

11.湖是动,塔是静;湖是谦逊的,塔是高傲的;湖水阴柔,好比……,塔姿雄壮,恰似……。

试题详情

10.北有滔滔奔流的中华摇篮母亲河,南有寻根拜祖的黄帝故里轩辕丘,西有气势恢宏的皇家墓地宋皇陵,东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雁鸣湖,西南更有闻句世界的武术之乡少林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题中提示了排列顺序;再调整格式;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总收,也可前移作总起)

试题详情

9.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和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要求形成排比句,就要求语句的格式基本一致;“水珠”是“悬挂的水流和张挂的天幕”激起的)

试题详情

8.人有偏爱秋之清爽怡人,则有青睐萧疏淡雅的秋菊  生活经历制约欣赏趣味(前两句应围绕“秋菊”说;“二曰”后应依据后面的内容做概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