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497  432505  432511  432515  432521  432523  432527  432533  432535  432541  432547  432551  432553  432557  432563  432565  432571  432575  432577  432581  432583  432587  432589  432591  432592  432593  432595  432596  432597  432599  432601  432605  432607  432611  432613  432617  432623  432625  432631  432635  432637  432641  432647  432653  432655  432661  432665  432667  432673  432677  432683  432691  447090 

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   )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下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试题详情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B.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有一个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试题详情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选入。

    A.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释。

    B.

     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以恪为左辅……为四友。

    C.

     说也,人常疑之。

     使求丸。

    D.

     行夷门,见侯生。

试题详情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铨简秀士   铨简:选拔          B.当由径道   径道:小路

    C.登所生庶贱  所生:指生母        D.登辞不受  疾:急速

试题详情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技巧,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即从选文的整体出发来研读与题目相关的局部,以形成答案。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以2003年的试题来说,第14题C项中说裴矩“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究竟对不对呢?应去找到对应的原文。原文说“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尽管你对这几句话可能不甚理解,但至少可以看出没有“主张当即平定”之意,因而不正确。第15题B项说“非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但相对应的原文是“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裴其性之有变也。”这样一对照,便可知该项是错的。

强调“题文对应”,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考生解答文言文试题时,往往就题答题,不顾原文,不顾语境,往往出错。这种教训也是应该记取的。

试题详情

6.(1)有人怜悯他饥饿,给他食物,他不肯接受。(2)刑吏循踪追捕,在阳城家中将他抓获。(第(1)小题,或,有人;哀,怜悯,同情;馁,读něi,饥饿;与,给;纳,接受。第(2)小题,“吏捕迹”应是“吏捕之以其迹”的省略,“以其迹”凭他的踪迹,循他的踪迹;“得之城家,应是“得之于城家”的省略,即在阳城家中抓获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