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181  43189  43195  43199  43205  43207  43211  43217  43219  43225  43231  43235  43237  43241  43247  43249  43255  43259  43261  43265  43267  43271  43273  43275  43276  43277  43279  43280  43281  43283  43285  43289  43291  43295  43297  43301  43307  43309  43315  43319  43321  43325  43331  43337  43339  43345  43349  43351  43357  43361  43367  43375  447090 

40. (广东省江门市200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17分)材料一:人民公社时期,大锅饭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民普遍的贫穷,吃不饱饭; 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更新。

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多种种植业;成立行业合作社,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走出了新路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农村面貌不断更新的原因?(7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0分)

试题详情

40.答:(1)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广东再次充当改革先行者正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广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4分)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广东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向危机要机遇”,大胆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3分)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过去的“资源投入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又遇上内外困境再三进逼、改革面临不进则退的威胁,在新起点上,广东必须再次出发,为国家科学发展探路,再次充当改革先行者。(3分)

(注:学生若就用其它观点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5分)“深圳经验”就是三点:改革意识、创新举措和发展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三来一补”产业在珠三角仍方兴未艾之时,深圳就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这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2分)

 

试题详情

40.(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17分)材料一:30年之前,当整个国家仍处于“姓资还是姓社”的歧路迷惘之时,广东即以先行者的姿态勇闯禁区,为改革开放摸索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30年之后,在过去的“资源投入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之际,在现实困境再三进逼、改革面临不进则退威胁的背景下,“向危机要机遇”是全社会的共识。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节点和新起点上,广东再次出发。历史已经并必将继续证明,只要始终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就没有禁区。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初,“三来一补”产业在珠三角仍方兴未艾之时,深圳就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第一大产业,去年产值达到8711亿元,在金融海啸的背景下逆势增长,成为深圳产业增长中最大的亮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圳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发展模式转变的一般特点和取向,这对全省其他地区无疑具有学习借鉴意义。“向深圳学习”是汪洋书记向广东全省发出的号召,他把“深圳经验”概括为三点:改革意识、创新举措和发展模式。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广东再次充当改革先行者的依据。(10分)

试题详情

39.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为特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5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住工作的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着眼点是实现职能配置的有机统一。(3分)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有机统一,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质和量统一起来,通过“质”的转变,实现职能的根本性转变,达到改革的目的。(3分)

    ③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建立大部门体制,必须优化大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关系,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职能配置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行政效率。(3分)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先试点、后推广。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选择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3分)

    (注:第(2)问中的第③点,如学生没有从系统优化的角度作答,而是用联系的观点也可得2分,但该小问最高不得超过3分)

 

试题详情

39.  (佛山市2009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17分)材料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期强调,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继续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为特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材料二:为进一步深化广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汪洋指出,要以建立大部门体制为重点,着眼点是实现职能配置的有机统一,减少机构和人员只是实现了“量”的改变,而职能的整合,才是“质”的转变,只有把质和量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要处理好大部门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他还表示,行政体制改革,除深圳外的其他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也可选择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经济特区改革为什么要秉承“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期广东省是如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12分)

试题详情

40. 答案要点:(1)材料1、材料2反映该县片面追求GDP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其局限性在于:

①无视自然界的客观性,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县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过度开发、过滥开发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3分)

②割裂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同时,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做到经济与自然、社会等协调发展。(3分)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方针政策,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2分)

④违背了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有历史的统一的要求。该县的发展策略应该与其全省商品粮、优质肉猪和肉牛基地县等优势相结合,都能科学发展。(2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分):①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分)。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要做到科学发展,要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要让发展真正体现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试题详情

(1)结合材料1、材料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哲理分析该县发展的局限性(10分)。

(2)结合材料3,运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发展如何以人为本?(7分)。

试题详情

材料1:有这么一个县:2007年,它的GDP达到21.9亿元,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达到2.4亿多元,比2004年增长4倍。这个县不仅是全省商品粮、优质肉猪和肉牛基地县,而且还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材料2:据有关媒体最近透露,该县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是牺牲了资源,无证采矿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资源也遭到毁灭性破坏;二是牺牲了环境,就是“山挖空了,地挖陷了,水挖断了。”过去喝山泉水,现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三是牺牲了社会和谐,个体老板、干部与农民收入的比例是100:10:1,群众不满;四是牺牲了公共事业,教育的投入不足让许多到城里上学的农村小孩,只能校外租房;五是牺牲了治安稳定,信访案件与刑事案件攀升,结案率却不足30%。

材料3: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应该也有好坏和真假之分,区分标准就是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真正值得赞美的发展。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百姓满意,是发展的根本。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试题详情

38. 答案要点:(11分)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国家合作取决于各国的国家利益,具有合理性。(4分)

(2)各国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着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着利益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4分)

(3)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也应尊重对方的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