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像分析法:分析图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可看出62年、78年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让学生分析增加的原因(强度开垦草原),88年又有所减小的原因(因有效的进行了治理);分析图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得出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原因造成的;分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固沙成果显著图;分析此类植物的根、叶的特点,分析此类植物与环境的适应。
4、 教材的处理
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他们之间的知识关系:
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
3、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2、 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 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b、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 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经验。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图2.15)。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4.治理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⑸控制人口增长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