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
折射率:①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
②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n=c/v。
折射定律的各种表达形式:(θ1为入折射角中的较大者)
2.平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实际光线画实线并加箭头,镜后的反向延长线要画虚线,虚线不加箭头。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例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夹一定角度,光线a、b是一点光源发出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确定点光源的位置。
叙述作图过程,如图所示。
a、b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为点光源在平面镜N中的像S″,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延长镜N,找到S″的对称点S′,S′是S″的物,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M中的像,再找到S′对平面镜M的对称点S,从而确定了点光源S的位置。完成光路。
上面的问题是两个平面镜的二次成像问题,S′是物S在镜M中的虚像,S″是虚像S′在镜N中再次成的虚像。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光线a、b的方向反过来,那么会如何呢?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经两次反射两束光会聚到一点S,由实像定义,S应为实像。
(4)利用边缘光线作图讨论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
[例4](1997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所示,AB表示一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依次写出作图步骤。
作图步骤可如下:(右图所示)
①分别作米尺P1P2、屏Ma、bN对于平面镜AB的对称线(即它们对于平面镜AB的像)P′1P′2、M′a′、b′N′。
②连接S、a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在P1P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左端。
③连接S、b′并延长交P′1P′2于某一点,作这一点对于AB在P1P2上的对称点,即为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刻度的右端。
讨论:(1)还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即作出眼睛S的像S′,再由S′来确定看到的范围。
(2)作出屏和尺的像,人眼看到像的范围即为人眼看到尺的范围。
两种解题思路:正向思维,尺发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范围即为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逆向思维,眼睛相当于发光点,其光照射到尺上的范围即为能看到的范围。
确定边界光线的基本思想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非均匀介质中,光线发生弯曲,但人眼的感觉光仍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确定尺和屏的像,由两点一线来确定边界光线。
[例5]如图所示,画出人眼在S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物后地面的范围。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S′,再根据光路可逆,设想S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
[例6]如图所示,用作图法确定人在镜前通过平面镜可看到AB完整像的范围。
解:先根据对称性作出AB的像A′B′,分别作出A点、B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射到的范围,再找到它们的公共区域就是能看到完整像的范围。
1.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散聚性质。
(1)一个平面镜对光线的控制作用。
①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反射光与入射光遵循反射定律。
②一束平行光的情况: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动α角,反射光转动2α角。
③一束发散光的情况: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发散光,且发散程度不变。
(2)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
(3)一个重要的应用:直角镜使光线按原路返回。
[例2]若使一束光先后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这两平面镜应如何放置?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的夹角为θ,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α,讨论α与θ的关系。
学生解答,作出两平面镜的法线,可以证明:α=180°-2θ
讨论:①一般情况θ<90°,α=180°-2θ,
若θ=45°,则α=90°,(反射光与入射光垂直)
若θ=90°,则α=0°(反射光与入射光平行)
若θ>90°,则α=2θ-180°
②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与这两平面镜的放置位置(这两平面镜是否接触和如何放置)和是否转动无关。
结论:两平面镜的夹角决定了对光线方向的控制。
2.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转播速度为c=3.00×108m/s。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光速不可能超过c。
(2)近年来(1999-2001年)科学家们在极低的压强(10-9Pa)和极低的温度(10-9K)下,得到一种物质的凝聚态,光在其中的速度降低到17m/s,甚至停止运动。
也有报道称在实验中测得的光速达到1011m/s,引起物理学界的争论。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介质,而且是均匀介质。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
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
[例1]如图所示,在A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小球从A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后水平位移是vt,竖直位移是,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1. 中考英语语法词汇部分的命题形式有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2009年将是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学生首次参加中考,因此2009年中考语法词汇部分的几个重大变化: 1)词汇与语法部分从原来的4个大题调整为3个大题。 2)删除原先的第Ⅵ大题(选择与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内容意思相近的单词或短语)。 3)把Ⅴ大题(选择最恰当的答案)从原先的20分调整为26分。 4)把Ⅷ大题从原来的5题调整为6题。 可以看到,这次考试在语法词汇部分改革是很大的,删除了以往的词汇送分题,将分值移到了选择和改写句子上,可以说改写句子这部分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因此这次重大改革重点要测试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剔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 2. 中考英语语法词汇部分的测试内容有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根据考试手册,“语法与词汇”旨在考察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注重测试考生在具体语境及日常交际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和词汇基础知识的能力。在2009年上海中考大纲新增了60个词汇和32条短语,而试卷难度分布不变,仍在0.8左右,易、中、难比例为8∶1∶1。 纵观历年中考语法部分,2009年试题应呈现四大特点: 1)基础性。 基础知识测试面广,覆盖了词法句法的基本知识点。比如:在20题选择题中,每年考的知识点几乎相同,而且一道题只考一个知识点,因此难度较低。可以说中考英语的语法测试是集中在中学英语语法最核心的部分,不会有超出中学语法范围的偏题,怪题或过难,过深,有争议的题目。 2)广泛性。 试卷兼顾了上海市现有的三套英语教材(统编,新世纪和牛津),紧扣课程标准,因此这次新增了60个词汇和32条短语。根据标准参照考试的要求,试题十分重视考核点的内容覆盖面,词汇努力体现三套教材合一的要求,同时注意处理好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3)语法测试题语境化。 不难看出,近几年在中考英语尽量避免机械的句型操练的题型,而采用贴近生活,接近真实的语言测试材料,考察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例如:从2006年起,在第二卷词汇与语法部分增加了一个考查语言功能的选择题,这是独立存在的一个考查语言功能的题目。 06年考察的是对道歉的回应, - Sorry, Tommy. I’ve lost your book. –That’s all right. I’ve got another copy. 07年考祝愿, - Have a good day, Frank! –Thank you. The same to you! 08年考接受帮助, -Would you like me to bring you a cup of coffee? –Yes, please. 再有,单项选择题在考查纯语法、词汇的基础上,更与时事,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突出了对同学们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考查和日常交际用语的考查。这点特别在2008年试卷上有所体现。 如08年42题关于汶川地震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8只熊猫进京的事, 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eight pandas from wolong safely ____A____ in Beijing. A.arrived B. reached C. got D. came 当社会上谈论限塑令如火如荼之际,08年37题就考到了这一话题, Plastic bags have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____A____? A. haven’t they B. have they C. don’t they D. do they 08年试卷中出现了诸如奥运火炬传递手金晶、杭州湾跨海大桥、灾区重建、禁止使用塑料袋加强环保、卧龙熊猫安全抵京、保护野生动物、助人为乐、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了解异国社会趣闻、名人的家庭观等内容。因此09年题材上,仍会贴近社会社会热点、现实问题。 4)试题灵活化。 可以说,中考中真正的难题不是语法考点难或者词汇难,就算题干以新颖的语境题出现,其难度也属于基础题的难度,考生完全有能力将其化繁为简。而其实真正的难题是在于其题目的灵活性,题目看似很简单,但往往考生没有把握其核心所在。 例如05年考时态,在题干中未出去明显的时间状语,但依然能解题。 Charlie can’t go with us because he _______ a professor around our company. A. shows B. was showing C. has shown D. is showing 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正确的时态。这样的测试就规避了以往看时间状语做时态题的思维模式。 再比如07年考题, How long can I ________ this magazine? A. borrow B. return C. buy D. keep 这题中很巧妙的运用了How long来提示所填的动词需要是延续性动词。这也打破了用完成时来考察这一知识点的单一性。 总而言之,这次考试是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和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上,学生需要掌握在不同的语言情景里选用恰当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要把握中考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命题逐步转向突出基本知识,突出运用,强化情景,体现语法和词汇不脱离语言交际的总趋势。
19.(11分)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0.5kg的小球A,另一端挂在光滑水平轴0上,0 到小球的距离为L=0.2m,小球和水平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光滑的大圆弧面和一个挡板如图所示水平距离s为2m,动摩擦因数为0.25.现有一小滑块B,质量也为m,从圆弧面上滑下,与小球碰撞时交换速度,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若滑块B从圆弧面某一高度h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g取10m/s。)
试问:
(1)求小球A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及绳子的最大拉力;
(2)求h的高度
(3)若滑块B从舒H=6.25m处的圆弧面上滑下,与小球碰撞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
18.(11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铁块,以初 速度v0从左端滑上小车,如图所示,铁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
(1)若铁块不会从小车上滑落,则铁块与小车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多大?
(2)若耍铁块不会从小车上滑落,则小车的长度至少要多长?
(3)从铁块滑上小车到与小车相对静止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17.(8分)质量是2000kg、额定功率为80kW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中的最大速度为20m/s。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运动中的阻力不变。求:①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②3s末汽车的瞬时功率。③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16.(6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跟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的砖码,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