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10年山东日照模拟)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8.0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灾,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也不同程度受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受灾的省市中,没有与四川省相邻的是________省和________省。
(2)震中位于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地形区之间。
(3)根据________学说,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汶川地处我国龙门山构造带,从世界上大的板块构造单元看,汶川地震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4)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次汶川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达11度(标准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左右,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________、________、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情况等。
解析:本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地震的分布、成因、地震波、烈度等基础知识。
答案:(1)山西 湖北
(2)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3)板块构造 印度洋 亚欧
(4)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 地震波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5)震源深度 震中距
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截至2008年8月4日11时的初步统计,安徽滁河流域的特大洪灾致使安徽9个市38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56万余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72亿元。
材料2:200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淮河流域连续发生大范围、高强度、历时长的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430毫米,为常年同期的2-3倍,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材料3:淮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材料1分析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些危害?
(2)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
(3)分析淮河流域内旱灾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湖”,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解析: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从直接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等方面考虑。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方面考虑。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一般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耕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河道。
答案:(1)洪灾会对工农业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同时会因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水环境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洪涝灾害。“退田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利于防洪。
3.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沙尘天气分布;表格为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1)说出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2)春季是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试分析其原因。
(3)针对沙尘暴多发现象,应如何规范人类活动?
解析: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承灾体(洪水高风险区环境)和灾情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承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图中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自然灾害的本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答案:(1)在洪水高风险区,居住人口增加,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洪水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当人类在河流两岸,进而在河漫滩上修筑定居点,扩大耕地面积,用堤坝束狭河床、保护家园的同时,也人为抬高了洪水水位,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和灾情。自然灾害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的冲突。
2.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09年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截至2月9日统计,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36亿亩,有346万人因干旱发生饮水困难。
材料2: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
春雨 |
夏雨 |
秋雨 |
冬雨 |
华南地区 |
11 |
43 |
39 |
7 |
华北平原 |
9.8 |
73 |
13 |
4.2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22 |
45 |
18 |
15 |
西北干旱区 |
32 |
29 |
10 |
29 |
材料3: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夏季风对我国影响的时空特点和规律,可归纳出水资源分布的时空特点。第(2)题,A为黄淮海平原地区,这里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丘陵地区因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易形成伏旱。第(3)题,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来减少干旱灾害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1.(2010年福建普通高中质检)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解析:第(1)题,依据甲图可以看出,福建省台风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依据图乙可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第(2)题,对台风灾害的防御,可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分析。
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12.设f(x)=|x2-a2|dx.
(1)当0≤a≤1与a>1时,分别求f(a);
(2)当a≥0时,求f(a)的最小值.
解:(1)0≤a≤1时,
f(a)=|x2-a2|dx
=(a2-x2)dx+(x2-a2)dx
=(a2x-x3)+(-a2x)
=a3-a3-0+0+-a2-+a3
=a3-a2+.
当a>1时,
f(a)=(a2-x2)dx
=(a2x-x3)
=a2-.
∴f(a)=
(2)当a>1时,由于a2-在[1,+∞)上是增函数,故f(a)在[1,+∞)上的最小值是f(1)=1-=.
当a∈[0,1]时,f′(a)=4a2-2a=2a(2a-1),
由f′(a)>0知:a>或a<0,
故在[0,]上递减,在[,1]上递增.
因此在[0,1]上,f(a)的最小值为f()=.
综上可知,f(x)在[0,+∞)上的最小值为.
11.(2010·温州模拟)若f(x)是一次函数,且f(x)dx=5,xf(x)dx=,那么dx的值是________.
解析:∵f(x)是一次函数,∴设f(x)=ax+b(a≠0),由(ax+b)dx=5得(ax2+bx)=a+b=5, ①
由xf(x)dx=得 (ax2+bx)dx=,即
(ax3+bx2) =,∴a+b=, ②
解①②得a=4,b=3,∴f(x)=4x+3,
于是dx=dx= (4+)dx
=(4x+3lnx)=8+3ln2-4=4+3ln2.
答案:4+3ln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