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073  435081  435087  435091  435097  435099  435103  435109  435111  435117  435123  435127  435129  435133  435139  435141  435147  435151  435153  435157  435159  435163  435165  435167  435168  435169  435171  435172  435173  435175  435177  435181  435183  435187  435189  435193  435199  435201  435207  435211  435213  435217  435223  435229  435231  435237  435241  435243  435249  435253  435259  435267  447090 

1.   20世纪初的20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荡与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显著的进步?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 ⑴.政治方面:  ①.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②.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些都是近代化进程取得的重大成果;  ③.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了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了中华民国政体;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从此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⑤.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中共建立提供了组织条件 ⑵.经济方面:  ①.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比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②.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⑶.思想文化方面:  ①.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是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救国与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试题详情

1.五四运动怎样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如何? ⑴.改造:  ①.五四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②.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中国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新时期;  ③.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使中国的革命有了科学理论;  ④.五四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⑤.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使许多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⑥.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产生了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 ⑵.李大钊的作用:  ①.号召:通过宣传十月革命,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②.指导、推动、领导:通过发表文章、组织社团,指导、推动、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组织:组织进步青年参加斗争,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旗手: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与非马克思主义斗争

试题详情

50.关于从19世纪末到1920年的中国政局,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光明”因素是主要的,“黑暗”因素是次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黑暗”因素是主要的,“光明’’因素是次要的。你同意以上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论证你所同意的观点。

“光明”因素: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之后孙中山相继领导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②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重要条件。③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④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⑤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黑暗”因素:①帝国主义资本大量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反动的北洋军阀统治,之后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④北洋军阀政府在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⑤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实业求国”运动破产。

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选2(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试题详情

49.概括指出并简要说明 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教训和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必然性。

①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②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满清专制被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张勋复辟失败。③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失败,护法运动破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屡战屡败,陷入困境。五四运动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中国革命选择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前途--社会主义,诞生新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必然性: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④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提供了思想基础。

试题详情

4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两个交替的历史阶段。革命与改良历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结合时代背景变迁指出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如何交替出现的;概述改良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异同;从两派政治实践的结果说明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否定又发展的历史辩证关系。

①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维新变法成为社会进步思潮的主流,并推进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良运动,百日维新使变法达到高潮。戊戌变法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促使大批爱国人士走上革命道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历史进步的主流;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

②     相同点:挽救民族危亡,摆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不同点:改良派要求通过变法;参与政权,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     戊戌变法失败,是民族资产阶级试图在保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通过改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改良道路的否定。辛亥革命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对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的打击大于戊戌变法,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试题详情

46.马克思说:西方殖民者在亚洲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说明马克思所说的“双重使命”。马克思的这段话是否意味着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要重复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为什么?

(1) 破坏性的使命:殖民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传统的手工业破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得到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动摇。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动摇和倾覆。在思想意识方面,自大、闭塞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2) 建设性的使命:在经济方面,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中国。使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在中国先后兴起了争取君主立宪的改良运动和争取共和制度的革命运动。

(3) 不是。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共和国的方案以及“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试题详情

45. 20世纪20年代前夕,我国民主革命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试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发生这个变化的必然性。简述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⑴.突出变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⑵.必然性:  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屡遭挫折,中国革命需要寻找新的领导力量和新的指导思想;  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的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方向;  ⑤.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实现了转变。 ⑶.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一).同: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异:  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  ④.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  ⑥.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试题详情

44.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 ⑴.潮流、说明:  ①.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等;  ②.实业救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把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  ④.社会主义:李大钊等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⑵.相互关系、作用方面的特点:  ①.互相促进: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产生;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条件;

试题详情

43.概括说明近代前期,中外文化交流各个阶段的主要侧重点,并归纳其交流进程的主要特点。   侧重点: ⑴.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努力探求西方地理、历史知识,探求西方坚船利炮等军事技术,力求“师夷长技以制夷”,其活动主要限于著书立说; ⑵.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将林则徐、魏源等思想扩大,掀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核心的洋务运动,还创办文化教育,西学更大范围传入中国; 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议会制度、天赋人权学说等相继搬入中国,掀起改良和革命运动; ⑷.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伦理思想展开猛攻,并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学说;   特点: ⑴.近代先进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探求和研究始终围绕救亡图存进行,充满爱国精神; ⑵.近代前期,中外交流始终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 ⑶从过程看,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器物到政治再到伦理文化; ⑷.在中外交流中,欧风美雨涌入,但始终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文化体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