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079  435087  435093  435097  435103  435105  435109  435115  435117  435123  435129  435133  435135  435139  435145  435147  435153  435157  435159  435163  435165  435169  435171  435173  435174  435175  435177  435178  435179  435181  435183  435187  435189  435193  435195  435199  435205  435207  435213  435217  435219  435223  435229  435235  435237  435243  435247  435249  435255  435259  435265  435273  447090 

11.《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评述它们对我国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⑴ 《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⑵《共同纲领》: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革命将在全国胜利,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试题详情

10. 比较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胜利之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点。并分别评述苏俄(苏联)与新中国对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说明两国基本做法方面的差异,谈谈你对中共政策的理解。

⑴ 革命胜利之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 同: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两国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都受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异:   俄国是在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取得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取得革命胜利,工业基础薄弱;

⑵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 苏俄:   十月革命后,把大工业收归国有;后又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进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对集中全力战胜敌人有积极作用;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恢复发展经济,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新中国:   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同时打击投机倒把,开展五反运动等;1953年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⒊ 做法方面的差异: 苏俄在新经济政策时,曾部分恢复资本主义,但基本做法是没收私人资本;而新中国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⑷ 理解: ①.新中国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中共采取的赎买政策,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试题详情

9. 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活动,评述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先后领导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运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他们提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爱国的进步的,但由于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人民群众,以致变法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和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都在中国走不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了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人民一道、与中共并肩作战,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   ⑶.新中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的一面,又有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他们接受了赎买政策,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试题详情

8.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由哪些做法和政策?实行这些政策和做法的依据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政策、做法: ⑴.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建立新中国: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⑵.利用、限制、斗争: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发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开展五反运动; ⑶.赎买政策:1953-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实行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采用和平赎买政策。

依据: ⑴.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为挽救民族危机,振兴中华作出过有益的贡献; 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成分,新中国成立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⑶.建国初,民族资产阶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⑷.为了实现和平过渡,稳定大局;

特点: ⑴.政治上: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用合作、民主的方法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这一对抗性的矛盾; ⑵.经济上:利用、限制、赎买,实现和平过渡

试题详情

7. 新中国成立前10年,我国民族工业呈现何种状况?试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10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道理?

前10年状况、原因: ⑴.状况:民族工业处于严重萎缩状态,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基本上破产、停滞; ⑵.原因:  ①.列强的长期掠夺,尤其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经济掠夺和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的涌入,使民族工业根本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使大批企业破产;  ③.长期的战乱、动荡;

后10年的发展: 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⑵.新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⑶.先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 ⑷.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说明了: ⑴.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⑵.20年间工业的衰败与繁荣,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试题详情

6. 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那些任务?为此中共采取哪些措施?

历史条件: ⑴.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⑵.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⑶.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⑷.全国人民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⑸.新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党和人民政府的任务: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这三大任务,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

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斗争: ⑴.政治上:  ①.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②.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  ③.进行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④.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⑤.展开镇反运动。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使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⑥.开展“三五反”运动。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打退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⑵.经济上: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物价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统一财经,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⑶.外交上: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国际事务;(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政策。

试题详情

5.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扼要指出上述措施的共同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基本原因。 ⑴.经济形势:   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堵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崩溃。 ⑵.原因:   国民党反对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括; ⑶.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⑷.成效:   1952年国家财政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⑸.特点:  ①.以稳定经济秩序为目标,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②.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调动各方面积极作用; ⑹.原因:  ①.由当时的经济形势决定:新中国成立后,当时国民经济崩溃,财政困难,人民生活困苦,这些都关系到人民政权的生存问题;  ②.由党的正确领导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4. 新中国初期(1949-1952年)人民政府巩固政权的斗争,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实质任务。试结合史实,从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实质目的、相应措施及其实质意义。 ⑴.从社会性质看:   这一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准备时期,巩固政权的实质目的是巩固、完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四大阶级的联合政权。   具体措施是: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进行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巩固工农联盟;通过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意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为恢复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⑵.从革命性质看:   这一时期处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阶段。巩固政权的另一实质含义是政治上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彻底消灭民主革命的敌人。   具体措施是:通过追歼残敌,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挫败了帝国主义侵华的图谋;通过土地改革,基本上消灭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肃清了官僚资产阶级;   意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为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良好条件;

试题详情

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采取那些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指出其依据。 ①.经济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限制、利用”,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采取赎买政策,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和平过渡。   依据:建国初期,经济形势严峻,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是落后的生产方式;民族资产阶级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②.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依据: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保持政治上联盟,三大改造完成,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③.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国民政府的民族压迫、歧视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④.外交上:中国提出与友好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试题详情

2.1949-1956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 过渡原因: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 ② 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③ 中共最高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⑵ 过渡的条件: ① 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② 政治条件: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③ 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前提; ④ 国际条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世界和平进步力量增长,为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⑶ 过渡时期党的任务: 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⑷ 过渡性的表现: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多种成分并存,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③.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 ④.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⑸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实行专政。新中国成立以前,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只进行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变革,并不改变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改变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⑹ 过渡的特点: ①.中国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一般的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改造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③.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保持政治联盟,采取和平手段、改造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步进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