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335  435343  435349  435353  435359  435361  435365  435371  435373  435379  435385  435389  435391  435395  435401  435403  435409  435413  435415  435419  435421  435425  435427  435429  435430  435431  435433  435434  435435  435437  435439  435443  435445  435449  435451  435455  435461  435463  435469  435473  435475  435479  435485  435491  435493  435499  435503  435505  435511  435515  435521  435529  447090 

3、  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可视为纯净物的是 (  )

  A.  食盐     B.  食醋      C.  白酒        D. 白糖

试题详情

2、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个原子、一种元素和一种物质的是 (  )

A.  O2      B.  Zn      C.  N       D.  Ca2+

试题详情

1、  农夫山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水的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单质        D. 元素

试题详情

(三)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引导大家认真读课文,学习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发表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要紧扣课文加以分析,避免脱离课文笼统谈感受的做法。同时要注意向生活实际延伸,在我们的身边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有很多,应打开思路,从记忆的仓库中搜寻成长中遇到的具有时传祥精神的人或相关故事,并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写成作文进行交流。

试题详情

(二)本题意在引导大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更为深刻的剖析和理解,进而理解课文的主题。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试题详情

(一)本题旨在理清思路,引导大家认真研读课文的重要段落,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答案参见“结构分析”。

试题详情

1.语言朴实,通过平凡人的真实生活揭示内容深刻的主题

文章通篇追求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朴实的人生,以此来揭示内容丰富的重大主题。有评论者称之为“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通篇读下来,是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辞,但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的感情却是热烈而鲜明的,所表现的主题也是重大的。通篇报道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没有记者的主观议论,作者所要宣扬的时传祥精神都隐藏在平实的客观叙述之中。

2.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独特

开头运用了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给人以历史纵深感。结尾含蓄,表面看写时传祥遭人嗤笑,但事实是,正是这“笑中”的“一个人后来单独”对记者说的话“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全文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

试题详情

“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作者紧紧抓住文章标题《寻找时传祥》中的“寻找”二字展开对时传祥真实人生的叙写。作者采访了很多人,不同年龄的人对时传祥有不同的反映,中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时传祥生活的年代,对时传祥缺乏了解而表情漠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老师傅一听到“时传祥”这个名字,“惊讶中便有些激动”“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体现了当时时传祥的精神深入人心,是广大人民争相学习的模范。“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那会儿背粪还得预约!”可见在当时不管是掏粪的还是做“官”的,也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党的干部,都愿意具有时传祥一样的品格,纯洁,崇高,一尘不染,永不变质。在人们心中,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但紧接着文中用“可是”转折,“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老人们愤愤的态度和刚才激动兴奋的神情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在老人们赞美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对现今有些人嫌弃苦、累、脏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了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不干好,人家不方便。”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渗透着时传祥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接着作者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情;二是写了运粪的运输工具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的例子。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天背50桶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9年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接见了代表们,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并把自己的“英雄”牌金笔送给时传祥,以及后来引起的“掏粪热”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国家领导人对劳动模范的重视和爱戴以及人们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和向往。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人们的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人们渴望学习时传祥精神。

试题详情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