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120  436128  436134  436138  436144  436146  436150  436156  436158  436164  436170  436174  436176  436180  436186  436188  436194  436198  436200  436204  436206  436210  436212  436214  436215  436216  436218  436219  436220  436222  436224  436228  436230  436234  436236  436240  436246  436248  436254  436258  436260  436264  436270  436276  436278  436284  436288  436290  436296  436300  436306  436314  447090 

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试题详情

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试题详情

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试题详情

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试题详情

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试题详情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试题详情

9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

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①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

②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椭圆

l     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l     椭圆焦半径公式  

,

l     焦点三角形:P为椭圆上一点,则三角形的面积S=特别地,若此三角形面积为

l     在椭圆上存在点P,使的条件是c≥b,即椭圆的离心率e的范围是

l     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在椭圆的内部.

(2)点在椭圆的外部.

l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双曲线

l     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

l     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在双曲线的内部.

(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

l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l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

  (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l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虚半轴的长度(即b值)

抛物线

l     焦点与半径

l     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C 为抛物线上一点,焦半径.

过焦点弦长.对焦点在y轴上的抛物线有类似结论。

l     设点方法

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 P,其中 .

l     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

(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l     抛物线的内外部

(1)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在抛物线的外部.

(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在抛物线的外部.

(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在抛物线的外部.

(4)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

在抛物线的外部.

l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

l     过抛物线(p>0)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圆锥曲线共性问题

l     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1)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

(为参数).

(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当时,表示椭圆; 当时,表示双曲线.

l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l     涉及到曲线上的 点A,B及线段AB的中点M的关系时,可以利用“点差法:,比如在椭圆中:

l     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2)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

l     “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用,用,用,用,用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立体几何

试题详情

85.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则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圆

l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l     圆系方程

(1)过点,的圆系方程是

,其中是直线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

(3) 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λ是待定的系数.

l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则

在圆外;在圆上;在圆内.

l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

其中.

l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

;

;

;

.

试题详情

75.无理不等式

(1) .

(2).

(3).

l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

.

(2)当时,

;

直线方程

l     斜率公式

().②  k=tanα(α为直线倾斜角)

l     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l     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

(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②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即:

l     夹角公式

(1).

(,)

(2).

(,,).

直线时,直线l1l2的夹角是.

l     的角公式

(1).

(,)

(2).

(,,).

直线时,直线l1l2的角是.

l     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直线),其中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λ是参变量.

l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

l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若A>0,则在坐标平面内从左至右的区域依次表示 ,若A<0,则在坐标平面内从左至右的区域依次表示 ,可记为“x 为正开口对,X为负背靠背“。(正负指X的系数A,开口对指”<>",背靠背指"><")

试题详情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数列

l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和公式为.

l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

l     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l     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三角函数

l     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则.(2) 若,则.

(3) .

l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l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l     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

l     半角正余切公式:

l     二倍角公式 

...

l     三倍角公式

.

..

l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函数(A,ω,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l     正弦定理 .

l     余弦定理

;;.

l     面积定理

(1)(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3).

l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l     在三角形中有下列恒等式:

l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l     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l     角的变形:向量

l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l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

(3)(a+b)·c= a ·c +b·c.

l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2e2

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l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且b0,则ab(b0).

l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

l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l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b=,则a+b=.

(2)设a=,b=,则a-b=. 

   (3)设A,B,则.

(4)设a=,则a=.

(5)设a=,b=,则a·b=.

l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b=).

l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B).

l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b=,且b0,则

A||bb=λa .

ab(a0)a·b=0.

l     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

().

l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l     点的平移公式

 .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

l     “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点.

(2) 函数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函数解析式为.

(3) 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若的解析式,则的函数解析式为.

(4)曲线: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方程为.

(5) 向量m=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l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

(1)的外心.

(2)的重心.

(3)的垂心.

(4)的内心.

(5)的旁心.

不等式

l     常用不等式:

(1)(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l     极值定理

已知都是正数,则有

(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

(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

推广 已知,则有

(1)若积是定值,则当最大时,最大;

最小时,最小.

(2)若和是定值,则当最大时, 最小;

最小时, 最大.

l     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l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