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658  436666  436672  436676  436682  436684  436688  436694  436696  436702  436708  436712  436714  436718  436724  436726  436732  436736  436738  436742  436744  436748  436750  436752  436753  436754  436756  436757  436758  436760  436762  436766  436768  436772  436774  436778  436784  436786  436792  436796  436798  436802  436808  436814  436816  436822  436826  436828  436834  436838  436844  436852  447090 

11.空气中的负离子对人的健康极为有益. 人工产生负离子的最常见方法是电晕放电法.如图所示,一排针状负极和环形正极之间加上直流高压电,电压达5000 V左右,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产生负一价氧离子排出,使空气清新化,针状负极与环形正极间距为5mm,且视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电场对负氧离子的作用力为F,则    (   )

    A.E=103 N/C,F=1.6×10-16 N         B.E =106 N/C,F =1.6×10-16 N

    C.E =103 N/C,F =1. 6×10-13N        D.E =106 N/C,F =1. 6×10-13 N

  12.在秦皇岛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相同完全的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如图所示. 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橇上不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在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动能

    B.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C.甲在B点的动量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动量

    D.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大于乙全部滑行位移

试题详情

10.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晚发射成功。受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局限,卫星谢谢不能直接被送入最终轨道,而要在椭圆轨道上先行过度. 为了充分利用燃料、有效发挥发动机性能,同时为了方便地面控制,“嫦娥一号”设计了一次远地点变轨和三次近地点变轨,轨道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其中A为近地点. 轨道1为16小时轨道,轨道2为24小时轨道,轨道3为48小时轨道. 设卫星沿轨道1通过A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a1,沿轨道2通过A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2a2.则有         (   )

    A.v1>v2a1=a2        B.v1<v2a1a2      C.v1>v2a1a2      D.v1<v2a1=a2

试题详情

9.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是让脚尖先着地。这是为了         (   )

    A.减小冲量                     

    B.使动量的增量变得更小

    C.增长和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冲力

    D.增大人对地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

试题详情

8.一半径为r的带正电实心金属导体球,如果以无穷远点为电势的零点,那么在如图所示的4个图中,能正确表示导体球的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和导体球的电势随距离的变化的是(图中横坐标d表示某点到球心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场强或电势的大小)        (   )

    A.图甲表示场强大小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电势大小随距离变化关系

    B.图乙表示场强大小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丙表示电势大小随距离变化关系

    C.图丙表示场强大小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丁表示电势大小随距离变化关系

    D.图丁表示场强大小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图甲表示电势大小随距离变化关系

试题详情

7.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关研究问题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

    D.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试题详情

6.如图所示,一绝热的内壁光滑的厚壁容器装有一个大气压的空气,它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当容器内空气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打气,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则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

    A.打开卡子,胶塞向右移动,气体压强减小,温度计示数不变

    B.打开卡子,胶塞向右移动,气体压强不变,温度计示数减小

    C.打开卡子,胶塞向右移动,气体压强减小,温度计示数减小

    D.打开卡子,胶塞向右移动,气体压强不变,温度计示数增大

试题详情

5.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只有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   )

    A.mg           B.mgsinθ       

    C.mgcosθ       D.0

  2.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 研究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木块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一过程,并且选定该过程中木块A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图(c)中可以表示力F和木块A的位移x之间关系的是                                                    (   )

  3.如图所示,固定的锥形漏斗内壁是光滑的,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在各自不同的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的线速度VA>V­­B

    B.小球的角速度ωAB

    C.小球的加速度aA>aB

    D.小球对内壁压力NA>NB

  4.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快速变化的大小,实验时,把图甲中的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然后让小球自由下落.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t2t5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小

    C.t3t4时刻小球的动量相同

    D.小球在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试题详情

24.(14分)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一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rn/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问:

(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m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

(3)若航空母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设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160m,为使飞机仍能从此舰上正常起飞,这时可以先让航空母舰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则这个速度至少为多少? 

试题详情

23.(14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着一个范围足够大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磁感强度大小为B=0.6T.边长为L=0.5m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以下简称方框)被固定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其外侧套着一个质量为m=0.4kg、与方框边长相同的U型金属框架MNPQ(以下简称U型框),U型框与方框之间接触良好且无摩擦.NPbcad三边的电阻均为r=0.2Ω,其余部分电阻不计.U型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初速度v0=1.2m/s向右以a=-1.5m/s2作匀变速运动.问:   .

(1)开始时流过U型框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如何?

(2)开始时方框上ad边的热功率多大? 

(3)当U型框NP边与方框bc边间的距离为0.29m时作用在U型框上的外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