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938  436946  436952  436956  436962  436964  436968  436974  436976  436982  436988  436992  436994  436998  437004  437006  437012  437016  437018  437022  437024  437028  437030  437032  437033  437034  437036  437037  437038  437040  437042  437046  437048  437052  437054  437058  437064  437066  437072  437076  437078  437082  437088  437094  437096  437102  437106  437108  437114  437118  437124  437132  447090 

①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溶液呈酸性,弱碱阳离子水解

②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碱性,弱酸根离子水解

③弱酸弱碱盐的水解程度很大,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与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Ⅰ.酸强于碱显酸性,如(NH4)2SO3

Ⅱ.碱强于酸显碱性,如NH4CN

Ⅲ.酸碱强弱相当的呈中性,如CH3COONH4

④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呈中性

⑤弱酸的酸式盐水解,酸取决于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Ⅰ如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以电离为主,溶液呈酸性,如NaHSO3、NaH2PO4

Ⅱ如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以水解为主,溶液呈碱性,如NaHCO3、Na2HPO4、NaHS

⑥完全双水解的盐,如Al3+与HCO3-、CO32-、S2-、AlO2-等发生双水解进行到底。

试题详情

①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②多元弱碱阳离子可书写一步总反应方程式;

③水解程度一般很小,故方程式用“”符号,且产生的物质的浓度太小,一般不用“↑”、“↓”表示;

④双水解比单水解程度大,有些可以进行到底。

试题详情

   ⑴概念:                  

⑵实质:                    

⑶盐类水解的规律                          

如果要判断盐类是否发生水解反应或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要看盐的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相对强弱。

①在通常情况下,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并且反应前后均有弱电解质存在,因而盐的水解反应是可逆的。

②有弱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③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

④多元弱酸根离子,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很多。

⑷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决定因素是盐的结构和性质。

①温度:盐类水解是吸热,升温,水解程度增大。

②浓度:水解过程是一个微粒总量(不考虑水分子)增加的过程,因而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加大,而水解产生的H+(或OH-)的浓度减小。

③加入酸、碱等物质: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中加入碱,肯定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抑制盐的水解;水解显碱性的同理。总之水解平衡遵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试题详情

2.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种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水溶液
非水溶液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
离子或分子
分子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大分子
巨量分子集合的颗粒
巨量分子集合的液滴
举例
食盐水
碘酒
Fe(OH)3胶体
淀粉溶液
石灰乳
牛奶
分散质粒子直径⑴
   1n m
1nm-100n m
    100n m
均一性⑵
  
  
  
稳定性⑶
 
 
久置沉降
久置分层
能否通过滤纸⑷
 
 
  
能否通过半透膜⑸
 
 
  
有无丁达尔效应⑹
 
 
-

试题枚举

[例1]右图是M、N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

B.温度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C.M比N的溶解度大 

D.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N

解析:由图可看出,t1℃时N比M的溶解度大, A正确。因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从t1℃升高到t3℃时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B错。温度高于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温度低于t2℃时,M的溶解度小于N, C错。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升温结晶法提纯N,D错。

答案: A

[例2]摩尔质量为M g/mol的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t2℃ 300g该物质的溶液,在温度不变时蒸发掉50 g水后,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此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mL,则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若将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无水物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a2g,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关分数可用下式计算:

再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求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由t2℃的溶解度数据可求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设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为χ

根据公式:100+S(高温)∶S(高温)-S(低温)=高温下饱和溶液质量∶析出晶体质量

(100 +a2)∶(a2-a1)=(300-50)∶χ

χ=250(a2-a1)/(100+a2)g

[例3]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和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和物中B的质量百分比(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和物中A的质量百分比(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的空白处.)    当W<a+b时,A%       

当W>a+b时,A%       

解析:(1)因为在20℃时,A的溶解度为10g,B的溶解度为20g,所以50gA和B的混合物溶于100g热水中,降温至20℃时,要使B不析出,A能析出,则在50g混合物中,B的质量应≤20g,A的质量应≥30g,即在50g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应≤40%。

(2)要使B不析出,B的质量≤b,而A要析出,A的质量应>a。当W<a+b时,只要A>a,即可满足条件,所以A%> 。当W>a+b时,B≤b即可满足条件,所以A%≥

[例4]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分散系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解析:溶液中溶质颗粒直径都小于1nm,胶体中胶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前者能透过半透膜,后者不能透过半透膜。加热蒸干时,氯化铁水解为氢氧化铁,灼烧后,氢氧化铁分解为氧化铁,氧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

答案:C

试题详情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做     ,物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叫做     

试题详情

3.胶体的制备:将少量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思考:各举一例说明胶体特性的应用:

(1)丁达尔效应           (2)电泳现象

(3)不能透过半透膜         (4)吸咐性

试题详情

2.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主要为  运动、   现象和    

试题详情

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胶体粒子不能通过  ,但能通过   。所以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       

试题详情

有关溶液的计算,除了必需掌握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计算公式外,还必需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ω、物质的量浓度c之间的换算关系:

                                     

试题详情

7.风化与潮解 (1)风化:                             

①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

Na2CO3·10H2O=Na2CO3十10H2O

(无色晶体)  (白色粉末)  ②现象:                 

(2)潮解:                            。 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NaOH等。   ①粗盐易潮解,而精盐不易潮解。这是因为                。   ②一小块NaOH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地                    。这是因为                             。  ③因为NaOH易潮解,所以用它作干燥剂时常与CaO混合制成碱石灰,以防其潮解。

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溶解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能量变化。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某温度下,将一块氯化铵晶体投入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氯化铵晶体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5)一定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