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579  437587  437593  437597  437603  437605  437609  437615  437617  437623  437629  437633  437635  437639  437645  437647  437653  437657  437659  437663  437665  437669  437671  437673  437674  437675  437677  437678  437679  437681  437683  437687  437689  437693  437695  437699  437705  437707  437713  437717  437719  437723  437729  437735  437737  437743  437747  437749  437755  437759  437765  437773  447090 

5. 求解功率最大时要注意固定阻值与可变电阻的差异。

试题详情

4. 输出功率大时效率不一定大,当,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仅为50%,所以功率大并不一定效率高。

试题详情

3. 区分电源总功率(消耗功率);

输出功率(外电路功率);

电源损耗功率(内电路功率);

线路损耗功率

试题详情

2. 在固定导体的I-U图线中,,斜率越大,R越小;

在固定导体的U-I图线中,,斜率越大,R越大,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U-I图象中,电源内阻,斜率越大,内阻r越大。

试题详情

例3. 如图3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S为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为加在初级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则(   )

A. 保持及P的位置不变,S由a合到b时,将增大

B. 保持P的位置及不变,S由b合到a时,R消耗的功率减小

C. 保持不变,S合在a处,使P上滑,将增大

D. 保持P的位置不变,S合在a处,若增大,将增大

图3

解析:S由a合到b时,减小,由可知增大,随之增大,而,又,从而增大,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当S由b合到a时,与上述情况相反,将减小,可见,选项B也是正确的。当P上滑时,R增大,减小,又,从而减小,可见选项C是错误的。当增大,由,可知增大,随之增大;由可知也增大,则选项D是正确的。

说明: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分清变量和不变量,弄清理想变压器中和匝数比决定;和负载电阻决定;和匝数比决定。

总结: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问题)

①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即,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②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且输入电压确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决定,即,可简述为“副制约原”。

③负载制约: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由用户负载决定,…;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简述为“副制约原”。

特例:当变压器空载时(即负载电阻),输出功率为零,输入电流为零,输入功率也为零。当副线圈短路时(即负载电阻R=0),输出电流为无穷大,则输入电流也是无穷大,使原线圈处于“短路”状态。

[模型要点]

判断思路:

(1)电路中不论是串联还是并联部分,只要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大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只要有一个电阻的阻值变小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都变小。

(2)根据总电阻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判定总电流、电压的变化。

(3)判定变化部分的电流、电压变化。如变化部分是并联回路,那么仍应先判定固定电阻部分的电流、电压的变化,最后变化电阻部分的电流、电压就能确定了。

上述的分析方法俗称“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要点是从变量开始,由原因导出结果,逐层递推,最后得出题目的解。

图象特性

类型
公式
图象
特例
I-R图线


短路图象顶端
断路图象末端
U-R图线


短路
断路
U-I图线


短路
断路
P-R图线


当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有两个等效电阻

[误区点拨]

1. 区分固定导体的I-U图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U-I图象。

试题详情

2. 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功能及图象问题

例2. 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伏安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回答: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各多大?

(2)图线上a点对应的外电路电阻是多大?电源此时内部热耗功率是多少?

(3)图线上a、b两点对应的外电路电阻之比是多大?对应的输出功率之比是多大?

(4)在此实验中,电源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大?

图2

解析:

(1)开路时(I=0)的路端电压即电源电动势,因此,内电阻

也可由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内阻,有:

(2)a点对应外电阻

此时电源内部的热耗功率:

也可以由面积差求得:

(3)电阻之比:

输出功率之比:

(4)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出现在内、外电阻相等时,此时路端电压,干路电流,因而最大输出功率

当然直接用计算或由对称性找乘积IU(对应于图线上的面积)的最大值,也可以求出此值。

评点:利用题目给予图象回答问题,首先应识图(从对应值、斜率、截矩、面积、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等),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及描述的物理过程:由U-I图象知E=1.5V,斜率表内阻,外阻为图线上某点纵坐标与横坐标比值;当电源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试题详情

1. 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引起的电表读数变化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各表(各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均不考虑)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

图1

解析:这是一个由局部变化而影响整体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动态分析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步骤:先弄清楚外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分析外电路总电阻怎样变化;由确定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如何变化;再由确定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最后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分流、分压原理讨论各部分电阻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况。

当滑片P向左滑动,减小,即减小,根据判断总电流增大,A1示数增大;

路端电压的判断由内而外,根据知路端电压减小,V示数减小;

对R1,有所以增大,示数增大;

对并联支路,,所以减小,示数减小;

对R2,有,所以I2减小,A2示数减小。

评点:从本题分析可以看出,在闭合电路中,只要外电路中的某一电阻发生变化,这时除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和外电路中的定值电阻不变外,其他的如干路中的电流及各支路的电流、电压的分配,从而引起功率的分配等都和原来的不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电路中各量的同体、同时对应关系,因此要当作一个新的电路来分析。解题思路为局部电路→整体电路→局部电路,原则为不变应万变(先处理不变量再判断变化量)。

试题详情

39.(60分)

材料一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幅内中勾绘出R河流流域的汇水范围(流域面积)。(4分)

(2)结合图中有关信息,分析①、② 农业利用类型存在的可能差异,并分析这种利用差异的原因。(10分)

(3)简要说明图中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6分)

材料二   据《清史稿·食货志》、王戎笙《清代前期历史的几个问题》、白寿彝版《中国通史》编制

年份
明万历六年(1579)
清顺治十八年(1661)
康熙五十年(1711)
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乾隆五十九年
(1794)
全国
人口
约7590万
约1920万
约10000万
约20000万
约31000万

材料三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说 “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益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康熙五十三年(1714),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      “条奏官每以恳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材料四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

回答            

(4)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初期和康乾时期人口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0分)

(5)材料三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6)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回答,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分别是什么?(6分)

(7)从上述现象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京举行。

材料五   会议指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材料六   会议还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8)结合材料六,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应该怎样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12分)

(9)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理解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8分)

试题详情

38.材料一   2008年9月以来,多名官员先后因在重大安全事故中负有领导责任而去职。中国政坛问责之风骤紧。

材料二   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彰显了政治文明与进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经济常识回答应该如何预防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12分)

(2)行政问责制度作为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其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2分)

(3)从价值观角度分析,行政问责制度的正确性?(8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