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9.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统测)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答案D
1. (2009.安徽省三所学校联考)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答案C
28.(2009.云南祥云二中综测)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4)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4分)
(5)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6分)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10分)
答案 (4)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4分)
(5)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6分)
(6)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0分)
27. (2009.江西瑞昌一中高三月考)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答案D
26. (2009.江西瑞昌一中高三月考)据史料记载:“隋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答案C
25.(2009.江西瑞昌一中高三月考)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B
24.(2009.湖北省公安三中月考)宋太宗曾公然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
A.唐中叶至五代政局给宋太宗的启示 B.宋太宗夺取帝位的方式
C.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 D.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统治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