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极限的定义:
当自变量
取正值并且无限增大时,如果函数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就说当
趋向于正无穷大时,函数
的极限是
,记作:
,或者当
时,
;
当自变量
取负值并且绝对值无限增大时,如果函数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就说当
趋向于负无穷大时,函数
的极限是
.
记作或者当当
时,
如果
且
,那么就说当
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
的极限是
,记作:
或者当
时,
.
常数函数:
(
),有
.
存在,表示
和
都存在,且两者相等
所以
中的
既有
,又有
的意义,而数列极限
中的
仅有
的意义.
趋向于定值的函数极限概念:当自变量
无限趋近于
(
)时,如果函数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就说当
趋向
时,函数
的极限是
,记作
.特别地,
;
.
.
其中表示当
从左侧趋近于
时的左极限,
表示当
从右侧趋近于
时的右极限.
对于函数极限有如下的运算法则:
如果,
,那么
,
,
.
当是常数,
是正整数时:
,
这些法则对于的情况仍然适用.
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如果函数
在点
处有定义,
存在,
且,那么函数
在点
处连续.
函数
在
内连续的定义:如果函数
在某一开区间
内每一点处连续,就说函数
在开区间
内连续,或
是开区间
内的连续函数.
函数
在
上连续的定义:如果
在开区间
内连续,在左端点
处有
,在右端点
处有
就说函数
在闭区间
上连续,或
是闭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
最大值:
是闭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
≥
,那么
在点
处有最大值
.
最小值:
是闭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如果对于任意
,
≤
,那么
在点
处有最小值
.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如果是闭区间
上的连续函数,那么
在闭区间
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极限问题的基本类型:分式型,主要看分子和分母的首项系数;
指数型(和
型),通过变形使得各式有极限;
根式型(型),通过有理化变形使得各式有极限;
根的存在定理:若①函数
在
上连续,②
,则方程
至少有一根在区间
内;若①函数
在
上连续且单调,②
,则方程
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
内.
(
重庆)
(
上海)计算:
(
上海)计算:
=
(
湖南)已知数列
(
)为等差数列,且
,
,
则
(
湖北)已知不等式
,其中
为大于
的整数,
表示不超过
的最大整数. 设数列
的各项为正,且满足
,
≤
,
,…
证明
,
,…
猜测数列
是否有极限?如果有,写出极限的值(不必证明);
)试确定一个正整数
,使得当
时,对任意
,都有
.
将
化成分数是
若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已知
,则
;
;
(
湖北宜昌市
月模拟)已知数列
满足
(
),
且,则
(
届高三湖北八校联考)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满足
,则其各项和
等于
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
,…,
则
数列
中,
,
,
,则
、
问题1.求下列数列的极限:;
;
问题2.(
陕西)
等于
(
天津)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
是
,前
项的和为
,则
(
湖北)已知
和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且
≥
,则
问题3.若
,求
和
的值;
若
,求
的取值范围.
问题4.已知数列
满足
,
,
,… ,
若,则
已知
,数列
满足
,
(
,…),且数列
的极限存在,则
(结果用
表示).
问题5.(
福建)如图,连结
的各边中点
得到一个新的又连结
的各边中点得
到,如此无限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三角形:
,
,
,…,这一系列
三角形趋向于一个点.已知
则点的坐标是
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
的项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
(即无限地接近于
),那么就说数列
以
为极限.记作
.
注:不一定是
中的项
几个重要极限:
(
,
为常数);
(
是常数);
;
极限问题的基本类型:分式型,主要看分子和分母的首项系数;
指数型(和
型),通过变形(如通分,约分)使得各式有极限;
根式型(型),通过有理化变形使得各式有极限;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类似, 如果
,
,那么
.
特别地,如果是常数,那么,
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
公比的绝对值小于
的无穷等比数列前
项的和当
无限增大时的极限,叫做这个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记做
;
(
上海)设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
满足:“当
成立时,总可推出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若
成立,则当
时,均有
成立
若
成立,则当
时,均有
成立
若
成立,则当
时,均有
成立
若
成立,则当
时,均有
成立
(
湖南)已知函数
,数列{
}满足:
,
,
求证:
;
.
(
江西)已知数列
满足:
,且
(
≥
,
)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求证:对于一切正整数
,不等式
(
湖北)已知
为正整数,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时,
≥
;
对于
≥
,已知
,求证
,
;
求出满足等式
的所有正整数
.
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猜想的结论为: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从“
到
”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
重庆市重点中学二联)
如图,第
个图形是由正
边形“扩展”而来(
,
,
,…),则第
个图形中共有
个顶点.
凸
边形有
条对角线,则凸
边形有对角线条数
为
平面内有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求证:这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
个区域.
问题1.求证:能被
整除.
问题2.求证:
设
,且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其中
≥
,且
).
问题3.已知,
,其中
、
,
,
,
,且
.
求
的反函数
;
对任意
,试指出
与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问题4.(浙江)设点
,
和抛物线
:
(
),其中
=
,
由以下方法得到:
,点
在抛物线
:
上,点
到
的距离是
到
上点的最短距离,…,点
在抛物线
:
上,点
到
的距离是
到
上点的最短距离.
求
及
的方程;
证明
是等差数列.
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特殊→一般.
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 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
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
取第一个值
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
(
,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命题也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
,如果当
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
(
,
≥
)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
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
的正整数
,
,…,命题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证明:当
取第一个值
结论正确;
假设当
(
,
≥
)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时结论也正确
由
,
可知,命题对于从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正确.数学归纳法被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两步缺一不可;
证题时要注意两凑:一凑归纳假设,二凑目标.
(
四川)甲校有
名学生,乙校有
名学生,丙校有
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
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
天津) 某工厂生产
、
、
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品数量之比依次为
,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
的样本,样本中
种型号产品有
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
(
陕西文)某商场有四类食品,其中粮食类、植物油类、动物性食品类及果蔬类分别有
种、
种、
种、
种,现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的样本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则抽取的植物油类与果蔬类食品种数之和是( )
(
全国Ⅰ文)从某自动包装机包装的食盐中,随机抽取
袋,测得各袋的质量分别为(单位:
):
492 |
496 |
494 |
495 |
498 |
497 |
501 |
502 |
504 |
496 |
497 |
503 |
506 |
508 |
507 |
492 |
496 |
500 |
501 |
499 |
根据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原理,该自动包装机包装的袋装食盐质量在-
之间的概率约为
(
湖北)某初级中学有学生
人,其中一年级
人,二、三年级各
人,现要利用抽样方法抽取
人参加某项调查,考虑选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方案,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时,将学生按一、二、三年级依次统一编号为
,
,…,
;使用系统抽样时,将学生统一随机编号
,
,…,
,并将整个编号依次分为
段.如果抽得号码有下列四种情况: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④,
,
,
,
,
,
,
,
,
;
关于上述样本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②、③都不能为系统抽样
②、④都不能为分层抽样
①、④都可能为系统抽样
①、③都可能为分层抽样
(
湖南)设随机变量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已知
,
则
(
福建)两封信随机投入
三个空邮箱,则
邮箱的信件数
的数学期望
(
浙江)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
,
则
(
全国Ⅱ)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
服从正态分布
.若
在
内取值的概率为
,则
在
内取值的概率为
(
届高三浙江嘉兴市二检)已知随机变量
,若
,则
(
辽宁文)某公司在过去几年内使用某种型号的灯管
支,该公司对这些灯管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组 |
[500,900) |
[900,1100) |
[1100,1300) |
[1300,1500) |
[1500,1700) |
[1700,1900) |
[1900,![]() |
频数 |
![]() |
![]() |
![]() |
![]() |
![]() |
![]() |
![]() |
频率 |
|
|
|
|
|
|
|
将各组的频率填入表中;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计算灯管使用寿命不足
小时的频率;
该公司某办公室新安装了这种型号的灯管
支,若将上述频率作为概率,试求至少有
支灯管的使用寿命不足
小时的概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