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1026  441034  441040  441044  441050  441052  441056  441062  441064  441070  441076  441080  441082  441086  441092  441094  441100  441104  441106  441110  441112  441116  441118  441120  441121  441122  441124  441125  441126  441128  441130  441134  441136  441140  441142  441146  441152  441154  441160  441164  441166  441170  441176  441182  441184  441190  441194  441196  441202  441206  441212  441220  447090 

1、理清思路,弄清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

   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周围的环境、宴会的活动内容、当天天气等,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这种先乐后悲的写法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两方面的原因。就其历史原因来说,这种描述聚会后转悲的作品并非始自《兰亭集序》。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途中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东汉《古诗十九首》之四云:“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写宴游之欢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可见历史上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奇了。就其现实原因说,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试题详情

(二)分析诗文

1、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2、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

(1)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2)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3、第三段写“江中听诉身世苦”。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二 、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4、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

提问: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5、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试题详情

(一)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试题详情

4、特殊句式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斯人言(被动)

(吾)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试题详情

3、词类活用

以赠之(名作动,作歌)

梦啼妆红阑干(名作动,流泪)

浔阳江头送客(名作状,在夜里)

商人别离(形作动,重视;轻视)

遂命(名作动,摆酒席)

试题详情

2、解词义

(1)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第二年)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脸色、神色、姿容)

老大嫁作商人妇(年龄大)

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于是作)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爆发出,突然冲出)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⑦凝绝不通声歇(时间短)

⑧曲终收拨当心画(在……中心)

⑨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声)

试题详情

1、字音

盆(pén)浦口  铮(zhēng)铮  悯(mǐn)然  贾(gǔ)人  恬(tiǎn)然 

迁谪(zhé)  荻(dí)花  管弦(xián)  嘈(cáo)嘈  呕(ōu)哑(yā)  六幺(yāo)  嘲(zhāo)哳(zhā)  钿(diàn)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