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四川绵阳)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宽20.2 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
是 Pa,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 N。(g取10 N/kg)
(09成都)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14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水的密度为1.0×l03 kg/m3,g取10 N/kg。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 ×105 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答案:
(09义乌)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6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
答案:C
(09嘉兴)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答案:A
(09兰州).如图所示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答案:B
(09湖南娄底).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答案:A
(09成都).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小敏在实验室观察水的汽化现象时,发现水沸腾后,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在图10所示的位置,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 _℃,由此可以知道:小敏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97 低于
(09山东临沂).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__,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G G/S
(2)吸盘的空气没有完全挤出(或吸盘的气密性不好;实验过程中有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吸盘脱离玻璃板前面积有所减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4.(09烟台)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
答案:(1)4(1分) (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分) 1.2.3(或1.2.5或1.2.6)(1分)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1分) 3.5.6(1分)
(09湖南娄底).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
液体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1 |
水 |
5 |
朝上 |
4.9 |
2 |
水 |
5 |
朝下 |
4.9 |
3 |
水 |
5 |
朝侧面 |
4.9 |
4 |
水 |
10 |
朝侧面 |
9.7 |
5 |
水 |
15 |
朝侧面 |
14.6 |
6 |
酒精 |
15 |
朝侧面 |
11.8 |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
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
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答案:(1)1、2、3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5、6
(09福州市)12.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4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4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18.(09温州)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答案:A
4.(09宁波)下列事例能减小压强的是( )
答案:C
(09台州).据报道,一个普通农民发明了塑料袋小提手,能防止双手被较重的塑料袋勒得发痛。使用这种小提手提塑料袋能
A.减小对手的压强 B.减小对手的压力
C.增大对手的压强 D.增大对手的压力
答案:A
(09南昌).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使用垫圈是为了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滑 D.增大工件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答案:D
(09成都)坦克有宽宽的履带,可以减小____ ;磁悬浮列车高速行驶时,车体浮在铁轨上,与铁轨间存在微小的空隙,可以减小甚至消除 。
答案:压强 摩擦
(09湖南娄底).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订书机. 它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例如:在底部垫了两块橡皮,可以增大订书机与桌面
间的摩擦.
请你按照样例再写出一个: .
答案:(1)压柄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 (2)钉书针(出针口)很尖细有利于增大压强 (3)底座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 (4)订书机是以转轴为支点的杠杆
(说明:只要答订书机应用了增大、减小压强、杠杆原理等均应给分)
7.(09福州市)如图2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25.(09江苏)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
(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
(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答案:
(09贵州安顺).如图所示,小华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在10s内滑行80m ,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40kg,已知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cm2。问:
(1)小华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小华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大?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怎样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1)小华受到的重力G = mg = 40×10 ………………………………(1分)
= 400(N) ……………………………(1分)
(2)小华滑行的平均速度 ……………………………(1分)
= 8(m/s) ……………………(1分)
(3)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F = G = 400N ………………………(1分)
她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Pa)………(1分)
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减小。……………………(1分)
因为双脚站立时,在压力不变,脚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1分)
27.(09杭州)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取10N/kg)
(09福州市)18.为纪念郑和七下西洋将华夏文明传扬于世,闽江口屹立起国内最大最高的一尊石雕像,如图8所示。石雕像和基座的总质量为7×105kg,基座底部呈正方形,面积约为50m2,则石雕像和基座总重力是 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g取10N/kg)
答案:7×106 1.4×105
18.(09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答案:(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丁
例文1
湖北 考生
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
人生中的第一道题是选择题。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来到这世界时,我们就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当我们面对行凶的歹徒时,我们是选择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还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悄悄地溜走;当同学、朋友遭到困难时,我们是慷慨相助、伸出援助之手,还是置之不理呢?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我们是不依不饶,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呢?在人生中,类似的选择一个接着一个,选错一道都将对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一生中,人生的十字路中随处可见,每当这时,你是否能找准自己的坐标,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人生的选择题,你能得几分呢?
人生的第二道题是填空题。有人说,人生下来就好比是一个臭皮袋,它里面空空如也。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看人是否为自己填充了足够的知识。这话很有道理。任何人生来都是无知的,所以任何人想要有所作为,都必须从社会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但是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东西充实自己。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莱得,小时候学习不好,对物理、化学不开窍,但他没有逼着自己去学,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心理学,最终成为出色的心理学家。在人生的填空题上,我们不一定要追求高难深精,但一定要填充适合自己的知识。这道填空题,你又填了什么答案呢?
人生的第三道题是判断题。在人生中,我们无疑要对他人和各种社会现象给出自己的判断,这时你是以“世人皆浊而我独醒”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还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随波逐流,也许你会过得顺利,或者得到些许好处,而坚持自己的判断你可能会有所损失。这时你是否敢于坚持自我?
人生的第四道题是问答题。在我们小的时候,遇到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向父母请教,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但我们终究是要长大的,迟早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此时面对如蚁聚而来的问题,你能应答如流,解决自如吗?
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像中的简单。你会如何做答呢?
简评:全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说理寓于巧妙的比喻之中,将人生的不同阶段比喻为答卷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要答好人生这张答卷,就得答好人生答卷中的每一道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考卷交上满意的答案。文章不说教,不枯燥,给人无穷的启迪。
例文2
湖南 考生
给你一个名词:选择。
问你一个问题:怎么选择?
送你一个建议:选择更好,选择无愧于心的。
我们都赤裸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弃,是接受是拒绝,全在你自己的选择,心灵的抉择。
有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人追名逐利,勾心斗角。有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人选择平庸;有人拒绝平凡。
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间,遗臭万年还是留芳百世,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系于一瞬。
要选择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好的,不要让迷雾遮掩住双眼,别让污垢蒙蔽心灵,为世人,为自己,捧一颗洁净、清纯的心。
生与死之间,邱少云选择了死,选择光荣;孔繁森选择了贫穷的山沟,选择泽被后世;雷锋选择钉子;鲁迅选择孺子牛;海伦选择站起来,做精神的巨人;李素丽选择微笑。正确的选择可以帮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予你回报。
一个在暴风雪中求生存的人会奋不顾身挽救陌生人的性命;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会毅然解下水壶递给他人;但也有人把人民骑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个网络天才蜕化成流氓黑客;有人由清廉高官成为铁窗囚犯;有人为争为抢,抛头颅,洒冷血,一失足成千古恨。给你一个十字路口,不要走错了方向啊!欲望、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那么多干嘛呢?到头来,反而一无所有,甚至生命,甚至自由。即使痛悔,即使流泪,又能赚得几把同情泪?也没有人会再来帮助你。
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
如果你是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一颗如雪的心--干净、透亮,抛开一节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在大雪中救人,在困难中扶厄。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会发现,自己很美,别人很美;你会知道,收获是种满足,付出更是快乐。选择把自己变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吧!
简评:本文之所以得满分主要得益于语言之美。文中综合运用排比、对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排比的大量运用。从开头短句成段构成一组排比,到第五段、第七段、第九段,全用排比。它们遥相呼应,使文章别具意蕴。
例文3
山东 考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深山,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
人呢?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三种最宝贵的情感,金钱可以买到名车豪宅,但在这三种情感面前,它连街头流浪的乞丐都不如。这三种情感是人一生不可丢弃的财富,正是这三种情感,像一颗灿烂的宝石将人生道路映照,伴随着你我他从无忧无愁的童年走到饱经沧桑的老年。我们向往至纯至真的亲情,向往刘关张式的友情,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然而有时这三种情感也会像无形的窗帘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即使一个人再丑,但在她爱人眼里,却是仙女下凡。何止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呢?父母眼里出爱因斯坦、出爱迪生,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天下父母亲谁不希望子女优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天下父母的愿望。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于是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执后,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对的,虽然有时不会说出口,这就是人们眼睛上的窗帘在作怪。
我们眼睛上的窗帘是灰色的,有时也可能是绿色的,它有时像魔鬼,搅乱了人们正常的思维,有时又像天使,给人以温馨。
当它是灰色时,它是可怕的。
它曾多少次助长了人们心中的怨恨,它曾多少次引发冲突?父仇子报,恩恩怨怨,代代相传,本来是可以化解的,却因为一个“情”字把人们的眼睛掩住了。有多少次因为这眼睛上的窗帘,使人徇私舞弊,无视事实,错判了冤案。
当它是绿色时,它是可爱的。
有时我们会因孩子、父母或其他一些亲人而做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虽然很可笑,但它代表了亲人之间那个“情”字。
错也是情,对也是情。情,作为人们眼睛上的窗帘,是需要用心打开的。
善待它,用我们的心去打开它,无论外面是风雨交加,还是艳阳高照,都要给我们的眼睛以自然的真实。
简评: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运用了一个贴切而形象的比喻。这就是“情感也会像无形的窗帘遮住我们的眼睛”。把情感比喻成窗帘,对全文的布局谋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比喻而使全文脉络贯通,形象生动;正是这个比喻而使文章寓抽象于形象。
例文4
湖南 考生
蓝天、白云,苍鹰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我们惊叹于苍鹰那和谐自在的飞翔时,是否想到了它那双强有力的翅膀?没有翊膀,苍鹰恐怕是永远也飞不起来的。
人,是智慧的。人的心灵长着一双翅膀,凭着那双翅膀,穿梭在茫茫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众叛亲离,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寻找生命的真谛。那双翅膀便是诚信,拥有它,就会拥有超然达观的人生;拥有它,就不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自己;拥有它,就不会在色彩缤纷的社会中失去方向。我没有见过断翅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
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生能够辉煌灿烂。
我为那一个年轻人叹息。在险象环生中,在必须放弃一个背囊才有可能安度难关时,他轻易地抛弃了“诚信”,而死死抱住的却是无实际意义的“金钱”、“荣誉”等等。我在为年轻人的前程担心。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安全地到达彼岸。断翅的鸟儿飞不起来,断翅的人也是没有前途的。在茫茫人海中,失去诚信,你到哪里去找到寄托、找到希望?
“言必信、行必果。”古人的话总是那样富于哲理。易水之畔,荆轲的悲壮形象是那样动人,他至死不忘的依然是自己的承诺。“士为知己者死”,荆轲死了,他壮烈地死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不得不令人低头致敬的“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维新变法,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女士向世人昭示的不也是那个“信”么?
看一看历史上抛弃“信”的人的最终结果吧。残害忠臣、老奸巨滑的秦桧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窃取革命果实,玩弄权柄的袁世凯被后人唾弃;卖国求荣的汪精卫,更是让国民恨之入骨。他们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一切。
蓝天、白云,藏着我们无尽的梦想,那就是我们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的目的所在。那么,就让我们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展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诚信”就是那双最坚最硬的翅膀。让我们用一方沃土种植我们坚定的信念,用一阵春雨洗礼我们执著的追求,用一束阳光铸就我们坚忍的意志,我们的收获足以超越一切庸俗。
简评:“鸟儿不能折断翅膀,人不能没有诚信。”巧妙的比喻,独特的联想,不仅让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更使全文蒙上了浓浓的诗意。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贯穿首尾,具有了毋庸置疑的说服力,再结合中间部分列举的几个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更强化了我们对诚信的追求。
当然,引用名句、谚语或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时,还可以在内容或形式上作适当改造。而这种活用,往往带有特殊的修辞色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例文1
吉林 考生
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关于“选择”的名句珍珠,是这般感人至深、璀璨夺目!
--题记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然而怀王昏庸、奸佞当道,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为“忠不被用”而无济于世。是随波逐流、从俗偷生,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这两句诗如实地表达了屈原毅然决然的人生抉择;坚持我的追求,执著我的所爱,继续我的奋斗,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正因为屈原有此伟大的选择,他才能深思高举、正道正行,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英名业绩“与天地比寿,日月齐光”。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长安3年,不过是供统治者“歌舞升平”、“浅吟低唱”的御用文人。“大济苍生”成泡影,满腹经论无所用。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他不为高官而奉迎,不图厚禄而谄媚,在去留、穷达的十字路口上,毅然选择了不“摧眉折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其正直、伟岸、潇洒,成就了他那豪放、脱俗、飘逸的伟大品格。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题为《石灰吟》,但远远不止吟咏石灰。作者托物言志、设喻抒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人生的选择。于谦少有大志,23岁中第入仕,直至担任兵部尚书之重职,如果他不能握好“选择”这把双刃剑,势必为剑所伤,成为罪恶的俘虏。正因为他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选择,才能具备“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志节,才能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的廉洁,才能成为忠勇如岳飞的民族英雄,德高似包拯、海瑞的一代清官。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面对列强入侵、朝廷昏庸、民族危亡,林则徐果断地选择了“虎门销烟”,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这两句诗就是其人生追求、人格理念 、价值取向的具体写照: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我就尽志而为,虽死不辞,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或许有人会说:“此诗写于‘销烟’之后。”不错,时间上的确如此,但这种伟大的情志早已根植于心胸、融会于血液,成为他人生的准则、行为的指南,并与其联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人生的伟大与不朽。
简评:本文构思别具一格,在选材上既不讲生动的故事,也不发长篇的议论,而是精选几个自己曾背诵过的名句作解释,谈体会,巧妙引用到文中。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
例文2
山东 考生
栀子花开的时节,空气中有浓郁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这一夜花开得太纵情,似乎就要“一朝春尽红颜老”,惹得些惜花之人捶胸顿足祈雨降临。
一夜的春风恣肆。一夜酝酿,雨却半滴未降,却将栀子刮得满地枝丫,“零落成泥碾作尘”。当天空透出曙色,那雨却不知回头地打在了窗玻璃上,撕碎了赏花之人怜香惜玉之心。
昨夜雨,今朝下。
却是憔悴损,满地黄花堆积。李商隐诗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多多少少带此韵味吧。人所怜惜爱花的美,倾注了感情的全部。甚或人世的经历,孤独和理想、压抑和激情、坎坷和智慧、劳碌和责任,一路牵绊,人无可自拔地沉溺其间,不可更改地在心头打下了“情结”,任谁也不能动摇。可恨那雨,却不知时节地降临,怎不叫人恨得牙痒痒?
都是雨。昨夜与今朝,白驹过隙。却因着人心深处的“亲疏”,认知全然迥异,感情全然偏颇。
很多时候,人就活在自设的感情樊笼里。
遥想夜泊秦淮的亡国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人,细数秦砖汉瓦,停舟暂相问,却是柯烂斧锈,几度沧桑。他们无一例外地抱着深切的亡国之痛,恨透“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亦会像怨妇悲夫,慈亲哭儿般记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居异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悲切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然而他们,都因着自身感情的囚笼作囚兽之斗,永远没能走出去。他们都沉溺于感情的自定认知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
言及此,想到一词。明日黄花。
惊心一颤,唯有摆脱狭隘的情感桎梏,才能发现新的花朵。过去的已淡远。
留着的,仅是可成追忆的惘然。
君不见,那挂满露珠的栀子枝头,重又结出了剔透的芽儿?
简评:这是一篇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的议论性散文。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在说理手段上它更具文学色彩。这主要得力于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大量诗词的运用。从开头“一朝春尽红颜老”到后面陆游、李商隐、李煜等人名句的引用,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可感。
例文3
湖北 考生
古人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滴水珠在诗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前期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吗?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或对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品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逸,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入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简评:入题的巧妙,众多的名诗名句是本文的突出特色。开篇以杜甫诗句作引子,开门见山提出了“景随情迁的道理”。接着以李清照、王维、张继、李白、苏轼、毛泽东等名人名句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析了情感和意象的关系。最后,水到渠成,揭示了主旨“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
例文4
四川 考生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 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
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毛泽东则“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才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问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决,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楼高多少?”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日《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像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很难想像,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血,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简评:本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恰到好处地引用诗词名句。特别是第二段最为出彩,作者以“送别”、“惜时”、“咏梅”、“黄昏日落”、“战争残酷”为例,将众多诗句相互对照,不仅有力地表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主旨,而且使文章文采斐然、韵味无穷。
妙喻连珠法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高考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好的比喻有哪些作用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