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094  443102  443108  443112  443118  443120  443124  443130  443132  443138  443144  443148  443150  443154  443160  443162  443168  443172  443174  443178  443180  443184  443186  443188  443189  443190  443192  443193  443194  443196  443198  443202  443204  443208  443210  443214  443220  443222  443228  443232  443234  443238  443244  443250  443252  443258  443262  443264  443270  443274  443280  443288  447090 

(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试题详情

(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试题详情

(一)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试题详情

(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试题详情

(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试题详情

(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试题详情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试题详情

(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试题详情

(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