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801  443809  443815  443819  443825  443827  443831  443837  443839  443845  443851  443855  443857  443861  443867  443869  443875  443879  443881  443885  443887  443891  443893  443895  443896  443897  443899  443900  443901  443903  443905  443909  443911  443915  443917  443921  443927  443929  443935  443939  443941  443945  443951  443957  443959  443965  443969  443971  443977  443981  443987  443995  447090 

7.下列四个函数中,不满足f()≤的是 (A) f(x) = ax + b          (B) f(x) = x2 + ax + b   (C) f(x) =          (D) f(x) = - lnx

试题详情

6.下列函数中不是奇函数的是 (A)                    y =      (B) y =      (C) y = (D) y = log­ a

试题详情

5.已知x + x – 1 = 3,则 + 的值为 (A) 3               (B) 2            (C) 4            (D)  -4

试题详情

4.若y = x + by = ax + 3互为反函数,则 a + b = (A)                                      -2         (B) 2   (C) 4 (D)  -10

试题详情

3.命题p:“a、b是整数”,是命题q:“ x 2 + ax + b = 0 有且仅有整数解”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试题详情

2.ax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组6) (A)0<a≤1              (B) a<1             (C) a≤1            (D) 0<a≤1或a<0

试题详情

1.如果X =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Í X        (B) {0} Î X          (C)  F Î X  (D) {0} Í X

试题详情

开放的行为给上面三个简单的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推陈出“新”、自己给自己出题是人自我意识的回归。开放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探索的过程。以下以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为例来看开放问题的探索。

(例4)已知抛物线,过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1,y)两点,P(x0,y0)是线段AB的中点;抛物线的准线为l,分别过点A、B、P作x轴的平行线,依次交l于M、N、Q,连接FM、FN、FQ、AQ和BQ(如图)

(1)试尽可能地找出:

(a)点A、B、P的纵、横6个坐标所满足的等量关系;

(b)图中各线段的垂直关系.

(2)如果允许引辅助线,你还能发现哪些结论?

(分析与解)(1)(a)点A、B、P的6个坐标x1,y1;x2,y2;x0,y0之间至少有下列等量关系:

   “所有的画都是以只有3种原色的方式构成的。每当我们把某样东西说成是新的的时候,我们真正谈论的是现有元素独特的存在方式。”具备对“封闭”题“开放”的意识的学生,事实上就有了创造意识,这种意识驱动下的实践自然会使创造力得以发展;同时,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想这样的“开放”会在高考中更显示其生命力。

试题详情

2.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学习函数时,往往较少考虑实际意义,本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这是对问题理解上的开放。

  (例3)由圆x2+y2=4上任意一点向x轴作垂线。求垂线夹在圆周和x轴间的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复习参考题二第11题)(答案:x2/4+y2=1)

     问题本身开放:先从问题中分解出一些主要“组件”,如:A、“圆x2+y2=4”;B、“x轴”;C、“线段中点”等。然后对这些“组件”作特殊化、一般化等处理便可获得新问题。

   对A而言,圆作为一种特殊的曲线,我们将其重新定位在“曲线”上,那么曲线又可分解成大小、形状和位置三要素,于是改变条件A(大小或形状或位置)就可使问题向三个方向延伸。

   如改变位置,将A写成“(x-a)2+(y-b)2=4”,即可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a)2+(2y-b)2=4;再将其特殊化(取a=0),并进行新的组合便有问题:圆x2+(y-b)2=4与椭圆x2+(2y-b)2=4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

   简解:解方程组得  y=0 或y=2b/3

   当y=0时,x2+b2=4,

  (1)若b<-2或 b>2,圆与椭圆没有公共点;

  (2)若b=±2,圆与椭圆恰有一个公共点;

   (3)若 -2<b<2,圆与椭圆恰有二个公共点。

    当y=2b/3时,x2+b2/9=4,

   (1)若b<-6或b>6,圆与椭圆没有公共点;

   (2)若b=±6,圆与椭圆恰有一个公共点;

   (3)若-6<b<6,圆与椭圆恰有二个公共点。

   综上所述,圆x2+(y-b)2=4与椭圆x2+(2y-b)2=4,当b<-6或b>6时没有公共点;当b=±6时恰有一个公共点;当-6<b<-2或b=0或2<b<6时恰有二个公共点;当b=±2时恰有三个公共点;当-2<b<0或0<b<2时恰有四个公共点。

   上面的解法是从“数”着手,也可以从“形”着手分析。

   再进一步延伸,得:当b>6时,圆x2+(y-b)2=4上的点到椭圆x2+(2y-b)2=4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对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思想的进一步强化。

对B而言,它是一条特殊的直线,通过对其位置的变更可产生许多有意义的问题;而C是一种特殊的线段分点,同样可以使其推广到一般,若对由此产生的结果继续研究就会发现以往的一些会考、高考试题。

试题详情

   有了开放的意识,加上方法指导,开放才会成为可能。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根据创造的三要素:“结构、关系、顺序”,我们可以为学生构建由“封闭”题“开放”的如下框图模式:

(例1)已知,并且求证(《高中代数》下册第12页例7)

除教材介绍的方法外,根据目标的结构特征,改变一下考察问题的角度,或同时对目标的结构作些调整、重新组合,可获得如下思路:两点(b,a)、(-m,-m)的连线的斜率大于两点(b,a)、(0,0)的连线的斜率;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其浓度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浓度;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分别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质点系的重心的左侧等。

  (例2)用实际例子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给变量赋予不同的内涵,就可得出函数不同的解释,我们从物理和经济两个角度出发给出实例。

1.X表示时间(单位:s),y表示速度(单位:m/s),开始计时后质点以10/s的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5秒钟后质点以20/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10秒钟后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直到质点运动到20秒末停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