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4917  444925  444931  444935  444941  444943  444947  444953  444955  444961  444967  444971  444973  444977  444983  444985  444991  444995  444997  445001  445003  445007  445009  445011  445012  445013  445015  445016  445017  445019  445021  445025  445027  445031  445033  445037  445043  445045  445051  445055  445057  445061  445067  445073  445075  445081  445085  445087  445093  445097  445103  445111  447090 

7.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置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是指上测定其pH

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答案D

[解析]A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置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项错误;B项pH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项错误;C项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洗涤会使NaOH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

试题详情

6.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系错误的是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A
刚玉、金刚石
三氧化二铝
B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硅酸盐
D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答案A

[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铝,A项错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

试题详情

31.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         

   (2)官能团-X的名称为          ,高聚物E的链节为         

   (3)A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期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答案]

[解析]从框图中的信息知,C中含有羧基及酚基和苯环,又C的结构中有三个Y官能团,显然为羟基,若为羧基,则A的氧原子将超过5个。由此可得出C的结构为。A显然为酯,水解时生成了醇B和酸C。B中只有一个甲基,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15-17=28,则为两上亚甲基,所以B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H,即1-丙醇。它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CH3CH=CH2,双键打开则形成聚合物,其键节为。由B与C的结构,不难写出酯A的结构简式为:。C与NaHCO3反应时,只是羧基参与反应,由于酚羟基的酸性弱,不可能使NaHCO3放出CO2气体。(5)C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一定要有醛基,不能发生水解,则不能是甲酸形成的酯类。显然,可以将羧基换成醛基和羟基在苯环作位置变换即可。(6)抗氧化即为有还原性基团的存在,而酚羟基易被O2氧化,所以选C项。

[考点分析]有机物的推断及性质、注意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综合考查

试题详情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b  (4)Si < C <N  (5) 3:2  (6)原子晶体

[解析]29号为Cu。Y价电子:msnmpn中n只能取2,又为短周期,则Y可能为C或Si。R的核外L层为数,则可能为Li、B、N或F。Q、X的p轨道为2和4,则C(或Si)和O(或S)。因为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可推出:Q为C,R为N,X为O,Y为Si。(1)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失去两个电子,则为3d9。(2)Cu2+可以与NH3形成配合物,其中NH3中N提供孤对电子,Cu提供空轨道,而形成配位键。(3)Q、Y的氢化物分别为CH4和SiH4,由于C的非金属性强于Si,则稳定性CH4>SiH4。因为SiH4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H4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大,沸点高。(4)C、N和Si中,C、Si位于同一主族,则上面的非金属性强,故第一电离能大,而N由于具有半充满状态,故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所以N>C>Si。(5)C、H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为C2H2,结构式为H-C≡C-H,单键是σ键,叁键中有两个是σ键一个π键,所以σ键与π键数之比为3:2。(6)电负性最大的非元素是O,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Si,两者构成的SiO2,属于原子晶体。

[考点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运用

试题详情

25.(17分)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     (填序号)。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木目标。

(2)选用B和      (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

(6)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     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答案]

(1)C  (2)D  (3) (或等其他合理答案)

(4)金属锌的密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5)偏大

(6)(或其他合理答案)

(7)劣于

[解析](1)NO遇空气立即被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时应用短进长出。(2)方案甲:Zn和Fe中只有Zn可以与NaOH产生气体,通过排水收集气体,依据反应方程式即可算出Zn的质量分数。所以需要的装置有测H2的体积的D装置。(3)Zn与H2之间量为1:1,则n(Zn)=V/22.4 mol,w (Zn)=m(Zn)/m1 = 。(4)有了Zn的质量,如果有密度,则可以求出Zn的体积,再由Zn的截面积,即可求出Zn的高度(厚度)。(5)恒压式分液漏斗产生的气体有部分残留在分液漏斗上方,故排气时收集少了,所以用普通漏斗时收集的H2多一些,则计算出的Zn的量偏大。(6)减少的质量即为Zn的质量。(7)丙方案根据H2的质量差值,显然误差大,因为产生的H2质量很小,计算偏差大。

[考点分析]化学实验的探究、实验方案评价、气体的收集、化学计算综合考查

选考部分

第II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8、29题为物理题,第30、31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8题、29题都作答,则按第28题计分,若第30、31题都作答,则按第30题计分,第32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请将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上。

试题详情

24.(13分)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含、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_________.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验证滤液B含,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________

(5)已知298K时,的容度积常数=5.6×,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_______.

[答案]

(1)Al2O3 + 6H+ 2Al3+ +3H2O

(2)SiO2 + 2OH SiO32 + H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

(4)NaHCO3;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5)5.6×10-10mol/L

[解析](1)与HCl反应生成Al3+,应为铝土矿中Al2O3。(2)SiO2可以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3)检验Fe3+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显红褐色沉淀等。(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3。(5)=5.6×10-12/(0.1)2=5.6×10-10

[考点分析]化学实验、化学与技术、铝土矿中氧化铝提取的工艺流程综合考查

试题详情

23.(15分)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氯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__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答案]

(1)  (2)弱于

(3)S + 2H2SO4(浓) 3SO2↑+ 2H2O

(4)2H2O2 MnO22H2O + O2↑(或其他合理答案)

(5)NaNO2

(6)(3a – 4b)KJ/mol

[解析]结合题目信息,结合T在周期表的位置与族序数相等这一条件 ,可以得出T为Al,Q为C,R为N,W为S。(1)T为Al,13号元素。(2)根据S、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性硫酸强于碳酸,则可得非金属性S强于C。(3)S与H2SO4发生归中反应,从元素守恒看,肯定有水生成,另外为一气体,从化合价看,只能是SO2。(4)比R质子数多1的元素为O,存在H2O2转化为H2O的反应。(5)N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NO,2NO + O2 = 2NO2,显然NO过量1L,同时生成1L的NO2,再用NaOH吸收,从氧化还原角度看,+2价N的NO与+4价N的NO2,应归中生成+3N的化合物NaNO2。(6)C + O2 CO2  △H= -a KJ/mol①,4Al +3 O2 =2Al2O3  H= -4bKJ/mol②。Al与CO2的置换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为:4Al + 3CO23C + 2Al2O3,此反应的H为可由②-①×3得,△H=-4b-(-3a)=(3a-4b)KJ/mol.

[考点分析] 无机物的性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热化学有关计算

试题详情

12.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增大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相等

   C. 增大增大        D. 增大增大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两组实验中CH3COCH3,HCl的浓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所以时间变长,速率变慢,D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考点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试题详情

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加入

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作为负极,D错误。

[考点分析]原电池原理综合考查

试题详情

10.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答案]B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平衡常数是不变的,A错误;CO2通入水中,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升温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是增大的,C错误; 加入NaOH固体,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D错误。

[考点分析]平衡常数、PH、化学平衡及其移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