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线段AB=5c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到AB的距离为2.5cm的点有( )个。
A. 无数个 B. 1个 C. 2个 D. 4个
4. 用a、d分别表示圆的弦和直径的长,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B.
C. D.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B.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C. 圆中的最大的弦是直径
D. 一个圆只有一条直径
2. 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下列各点中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1. 在函数,和的图象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象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⒗(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⑴若锐角,且,求;
⑵若,求.
⒘(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5,已知正四棱柱与它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上一点,.
⑴求证;
⑵求三棱锥的体积.
⒙(本小题满分13分)、是常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记为事件.
⑴若、分别表示投掷两枚均匀骰子出现的点数,求;
⑵若、,且,求.
⒚(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圆:,抛物线以圆心为焦点,以坐标原点为顶点.
⑴求抛物线的方程;
⑵设圆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过作抛物线的切线与轴的交点为,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等于,求的轨迹方程.
⒛(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是常数.
⑴若,试证明;
⑵若对,恒成立,求常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当时,.
⑴求;
⑵求数列()最小的项.
贵州省晴隆一中2009年高中毕业班强化训练
㈠必做题(11-13题)
⒒已知数列,,则 .
⒓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离心率,则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⒔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其对应关系
由程序框图(如图3)给出,则 ,
的解析式是 .
㈡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⒕(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曲线的参数方程为(参数).则曲线的普通方程
是 ,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距离的最小值是 .
⒖(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4,是圆的内接等边
三角形,,与的延长线相交于,与圆
相交于.若圆的半径,则 .
⒈设集合,集合,则
A. B. C. D.空集
⒉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的共轭复数
A. B. C. D.
⒊已知命题:,.则它的否定是
A.:, B.:,
C.:, D.:,
⒋已知函数,.则函数是
A.单调递增的奇函数 B.单调递增的偶函数
C.单调递减的奇函数 D.单调递减的偶函数
⒌已知向量,向量与的夹角为,且.则
A. B. C. D.
⒍已知某几何体是一个圆柱和一个球的组合体,球的直径和
圆柱底面直径相等,它的正视图(或称主视图)如图1所示.
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B. C. D.
⒎若曲线:(是常数)经过原点,则曲线在点的切线是
A. B. C. D.
⒏随机调查某校50个学生在“六一”儿童节的午餐费,结果如下表:
餐费(元) |
3 |
4 |
5 |
人数 |
10 |
20 |
20 |
这50个学生“六一”节午餐费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是
A., B., C., D.,
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直线 经过点且与线段相交.则直线 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⒑若对、,都有,则称区间为函数的一个凸区间(如图2).在下列函数中,
①;②;③;④
以为一个凸区间的函数有: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竖直上抛运动的实例分析
[例题]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 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2)
分析: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石块的位置是在抛出点上方还是在抛出点下方?如果是在抛出点上方的话,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处于下降阶段?
从题意来看,石块抛出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15m。
这样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 m处的位置必定有两个,如图所示,因而所经历的时间必为三个。
分段法:
石块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s
2 s前石块第一次通过“离抛出点15 m处”;2 s时石块到达最高点,速度变为零,随后石块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会第二次经过“离抛出点15 m处”;当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时,会第三次经过“离抛出点15m处”。这样此题应有三解。
当石块在抛出点上方距抛出点15m处时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位移x = +15m,a= - g = - 10 m/s2 ,代入公式
得:
解得 t1=1 s;t2=3 s
t1=1 s对应着石块上升时到达“离抛出点15 m处”时所用的时间,而t2=3 s则对应着从最高点往回落时第二次经过“离抛出点15 m处”时所用的时间。
由于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H=20m,所以,石块落到抛出点下方“离抛出点15m处”时,自由下落的总高度为HOB=20m+15m=35m,下落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s
石块从抛出到第三次经过“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用的时间为:t3=2 s+s=(2+)s
★课余作业
复习全章内容,准备章节测验。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伽利略对落体的研究上,学习他的观察思考等科学方法,为我们下一步(以后)的探究打下基础,不能盲目,也不能怕困难,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