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还原2.4×10-3 mol XO(OH)3+到X元素的低价态时,消耗0.2mol·L-1的Na2SO3溶液30 mL,则X元素反应后的价态是 ( )
A.+1 B.一1 C.0 D.一2
7.有三种说法:①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②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这三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将SO2气体通入NaCIO溶液中:SO2+2ClO-+H2O=SO32-+2HCIO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4Br-+2Cl2=2Fe3++2Br2+4Cl-
C.向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D.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5.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强酸性溶液中:K+、NH4+、SO42-、C1O-
B.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中:Na+、I-、CI-、NO3-
C.在pH=l的溶液中:NH4+、Mg2+、SO32-、NO3-
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中:NH4+、Na+、Cl-、HCO3-
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CO、CH4、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p(CO)>p(CH4)>p(O2) B.p(O2)>p(CO)>p(CH4)
C.p(CH4)>p(O2)>p(CO) D.p(CH4)>p(CO)>p(O2)
3.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同的硫酸试剂标
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B.1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H2
C.配制2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
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mol/L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
1.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SO2、CO2、CO、NO2都是酸性氧化物
B.Na2O、Na2O2、Fe2O3、CuO都是碱性氧化物
C.HCI、HClO、HClO3、HClO4都是强酸
D.NaOH、KOH、Ba(OH)2都是强碱
秦汉以来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此后虽也出现过长时期分裂局面,但统一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回答21-25小题。
21.“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由女真人仿照汉制而创立 D.与少数民族的军事扩张相适应
22.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新疆 ②西藏 ③广东 ④黑龙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23.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B.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24.元朝时,右图“A”区域归属于 (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黑龙江将军 D.盛京将军
25.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出我国民族关系史实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映,据此回答第16-20小题。
16.战国时期,城市逐渐由武装据守的都市形态转变为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繁荣城市,造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生产力的空前进步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D.各诸侯国变法的结果
17.唐朝时期,我国城市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各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②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
③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
④边境城市兴起,逐渐设立了与少数民族互通贸易的榷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隋唐时期出现的 ( )
A.市 B.邸店 C.柜坊 D.瓦子
19.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
A.人口的大量减少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0.通过丝绸之路西传的经济技术是 ( )
①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 ②铸铁术、井渠法 ③熬糖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