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5409  445417  445423  445427  445433  445435  445439  445445  445447  445453  445459  445463  445465  445469  445475  445477  445483  445487  445489  445493  445495  445499  445501  445503  445504  445505  445507  445508  445509  445511  445513  445517  445519  445523  445525  445529  445535  445537  445543  445547  445549  445553  445559  445565  445567  445573  445577  445579  445585  445589  445595  445603  447090 

3.2 提高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途径

提高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是学习--转变观念--实践。过去人们常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的比喻来形容教师应由的知识水平,然而这“一桶水”若不能流淌、不更新,将变成没有活力的“一桶死水”,已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能力成为不断流淌的溪流,奉献给学生,才能成为教改的适者。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丰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生物实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等,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自学:可以从书本上学,也可以从网络上学。研学: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学习研究讨论。进修: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的培训班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继而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个理念。新的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发挥效益,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尽管新教材还没有出台,新课标还未实施,但课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方法上的改变和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所能达到的,因此,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现行生物教学所应遵循的理念,在教学中从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的评价应尽量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2007年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发生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生物学科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多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2007年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2006-12-26

试题详情

3.1 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多年高考不考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生物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物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更是参差不齐,表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中学与薄弱学校之间严重不平衡,其中生物教师的来源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没有受到专门的生物专业教育,本身缺乏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的虽进行过生物专业的学习,但时间过长、知识老化、观念陈旧,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很高。即使是近些年来生物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由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生物技术素养(动手能力)与现在课改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所有的生物教师来说,都面临着一个再学习、再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问题,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试题详情

2.1 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个基本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他必须发挥他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究学习的学生必须有足够的主动性去不断地追求各种答案,必须动用他们的才能、智慧和判断力,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可见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实际上中学教学的探究式学习中,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是前人早已提出、探究并已解决得出过结论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为学生创设探究、认识的环境,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和解决问题。随着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内容越来越多,如酶的特性、温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可用电脑动画模拟实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向性运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等等。有些内容可采用探究与讲授或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如基因的分离规律等。

试题详情

1.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因此生物学的知识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体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保护等等无一不与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联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一贯所遵循的教学原则,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脱节,表现出滞后性、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成就。由于教师观念陈旧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对发生在身边的很多常见的、鲜活的生物学现象也很难联系和解释到位。学生所学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新课标提出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观念,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强化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新进展,并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论认为: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它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之间也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主动、能动过程,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何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一定要因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行之有效的。现行和即将改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不同于初中,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试题详情

1.3倡导探索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脑和动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有利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试题详情

1.2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学习评价,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试题详情

1.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试题详情

5]郭庆学 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3

试题详情

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II)[M].人民教育出版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